都指挥使杜衡鑫,神情淡漠,似乎已心如死灰,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在场官员心中多有凛然,杜衡鑫和张康年,一个是江南卫军主官,一个曾是江南卫军次官。
他们都在卫军之中身居高位,在军中根基厚重。
金陵城内的金陵卫和水监司,共有兵员三千之众,都由金陵都指挥使司节制。
陛下心思冷厉深危,将他们革职查办,便防范他们迎兵祸乱,不仅下令城内的金陵卫和水监司,不得擅动。
甚至将镇江卫和常州卫兵马调集到城外驻防,还赐给宣诏钦差郭霖偌大节制之权。
圣上这是提前将事情做绝,让人没余力生出半点觊觎祸乱之心。
杜横鑫、张康年虽受到圣旨贬斥,或革职查办,或停职监察,但还未有实证落罪。
因此太平门宣诏之后,他们各自离衙回府闭门,但锦衣卫第一时间派出人马,在他们府邸附近驻守,已形同软禁。
……
宣旨完毕,迎候的官员各自离去,贾琮却迎到郭霖面前寒暄。
两人在神京之时,就多有接触,也算有几分故交之情。
甚至郭霖返回馆驿落脚,贾琮居然提出亲自相送,惹来在场官员的侧目。
贾琮是满朝皆知的文官种子,勋贵子弟,御封伯爵,多少也是个有身份的人,居然对一个宦官如此奉承。
如果不是郭霖还残留宣圣之威,部分以为清正自居的官员,大概会上前大骂贾琮有辱斯文。
倒是郭霖被贾琮搞得有些受宠若惊,他在神京和贾琮多有接触,也见过了贾琮在御前奏对。
他多少知道贾琮的为人,这位少年威远伯,可没有奉迎别人的嗜好,莫非今天吃错了药。
一直到贾琮跟随郭霖回到馆驿,郭霖正有些一头雾水,不知道对方这是来的哪一出。
却听贾琮正色说道:“郭公公,眼下金陵城内形势不明,太平门宣旨之地,有些话不便禀告,所以才入馆相告,事关要案,不容拖延。”
郭霖也是见多世面,历来知道贾琮的本事,这次圣上之所以会下旨,就是贾琮在金陵查探所得上书之故。
见他这番言语神情,必定是有重大别情。
等到贾琮将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又拿出邹怀义留下的书信和秘帐。
郭霖翻看手中的蓝皮本子,神情充满凝重和震惊。
贾琮上书神京时,只是发现罗雄藏匿周正阳之事。
这才过去没多少时间,他不仅独力将周正阳、罗雄秘密缉拿,且找到邹怀义留下的物证,将水监司大案遗留之事全部查清。
就等自己到金陵宣旨,再顺势了结此案,此等心思谋算,雷厉风行,确有些令人咋舌。
郭霖没想到自己这次来金陵,居然是桩美差,此事功成,自己便白捡了一份功劳,和贾琮这样的人共事,真乃幸事。
他也总算明白,贾琮如此年纪,为何能攀上令人瞩目的高位。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