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都能寻到,众人还要同路一段时间。
倒是赵璟,他要寻的书肆,在紧挨着县学的僻静之处,便先一步与众人辞别,背着背篓离开了。
赵璟走后没多久,秀兰婶子和荷花大娘也走到了惯常去的布料行。
剩下许素英母女,两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就在一处不是特别繁华的道路上,看见了一家门头上挂着黑色匾额的小店。
匾额上写着“沁香坊”三个字,细瞧,描金的大字笔力锋锐,行云流水,看起来颇具风骨。
这匾额,正是许素英硬给赵璟塞了一双鞋,从赵璟手里换来的。
洒金的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怎么看怎么让人满意。
至于店名,取自“暖沁香篝宿火温,绛纱红烛照黄昏”。读来顺口,寓意也佳,乃是陈婉清仔细琢磨了几个月,才琢磨出来的名字。
母女俩开了店门,便进去忙活。
好几天不来铺子,里边的柜台上落满了细碎的灰尘。
娘俩一个拿了湿抹布到处擦拭,一个重新打开匣子,仔细检查匣子中的熏香可有损坏。
才刚将这些都忙完,门前就有阴影落下,陈婉清一抬眼,发现正是定了大笔梦灵香的老客户。
自有许素英前来招待迎接,而后又核对熏香数目、质量,并收钱。
如此,很快忙完这一单生意。
还有一匣子月华香,这也是一位老主顾定下的。也是巧了,定下这月华香的,与给赵璟抄书活计的正是一人,便是县学附近一家名叫墨香斋的书斋的掌柜。
这掌柜买了月华香去,一部分留作家中儿孙自用,另一部分提了些价格,再就近卖给县学的学子,好赚一个差价。
眼下过了取货的时间,对方却迟迟不来,陈婉清与母亲商量过,便决定亲自送过去。
两人又把打开的店门关上,一道往墨香斋去。
母女俩因容貌过盛的缘故,出门都会带上帷帽,虽然依旧免不了被人好奇打量,但那视线只是好奇,并不带猎奇与惊艳,倒是让人觉得可以承受。
墨香斋陈婉清来过几次,熟门熟路就走到了跟前。
眼瞅着书斋里边清净的很,只有璟哥儿与那掌柜在说些什么,陈婉清就和她娘说,“里边没外人,我自己进去吧。娘,你先去看耀安吧。”
耀安就读的私塾,就在这附近。那小子也半个月不回家了,当娘的嘴上嫌弃,心里却想的很。
陈婉清看着母亲拎着新买来的酱鸭、桂花糕与冬瓜糕,往私塾那边去了,这才迈步进了墨香斋。
门口一有动静,掌柜的和赵璟就一起看了过来。
等看见来人带着熟悉的帷帽,掌柜的先是一笑,随即忆起什么,懊恼往自己头上拍。
“今天是十月十六?哎呀,你看我这日子过的糊涂的。昨天还有大集,今天可不就是十六吗?结果我把商定好的取货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陈姑娘,辛苦你跑一趟把熏香给我送来,真真劳烦了。”
陈婉清走过来时,赵璟微侧身转向她。
在陈婉清要脱下肩膀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