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奶牛” (1/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没有人知道,在七十多年前,齐国从英格兰王国手中夺取孟买后,当年的太祖皇帝为何会以戏谑的口吻,将其命名为上海,与秦国松江府辖下的沿海小县上海同名。

    更没有人知道,太祖皇帝当初为何会那般看重上海,要求当时的印度商社予以重点经营,持续开发,努力将其打造成印度地区的一颗经济明珠。

    是时,印度商社在印度西海岸控制了安丰(今科钦)、永宁(今印度西南沿海城市阿勒皮)、津门(今卡拉奇),在东海岸控制了宁阳(今印度朋迪榭里,也译作本地治理)、奉元(今印度钦奈市,又名马德拉斯),皆属于沿海重要港口,不论是从地理位置来看,还是所拥有的人口数量来比较,都大大优于上海。

    要知道,上海并不与大陆接壤,而且还是散布于外海的一串名不见经传的七个小岛,分别为科拉巴岛、小科拉巴岛(又叫老妇人岛)、孟买岛、马扎贡岛、帕雷尔岛、马希姆岛和沃利岛。

    岛屿看上去不少,但其实加起来面积还不到五十平方公里,不仅远离印度西海岸,互相之间还分得很开,交通只能靠摆渡船,岛上也没什么原住民。

    这对于印度商社来说,这样的土地委实没有什么经济价值。

    要不然,当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在获得这份嫁妆后,也没怎么看上眼,几年后,就以每年10英镑的象征性租金借给了东印度公司,由其负责经营。

    那个时候,也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西海岸没有像样的立足点,才将这七座小岛当做宝一样对待,不仅将其作为东方贸易的主要中转点,后来更是将公司总部(东方)搬到了岛上。

    不过呢,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开发建设孟买时,遇到一个新的问题。

    这些岛屿放在南亚贸易的大环境下虽然条件出众,可是在内部小环境上,却是小岛林立,交通不便。英国东印度公司若是想把孟买发展成在印度西海岸举足轻重的贸易据点,那就必须向内陆扩张,增加土地面积。

    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实力有限,既无力夺取荷兰、葡萄牙以及齐国的沿海殖民据点,也不敢贸然去招惹国力正处顶峰的莫卧儿帝国。

    那怎么办呢?

    没法获得陆地,那就只能造陆了。

    于是,英格兰人准备在孟买七岛进行填海造地,以此来扩充土地面积。

    填海造陆并非东印度公司的突发奇想,事实上在当时的欧洲,造陆是一种非常流行而且相当成熟的技术。其中的先行者就是荷兰人和英格兰人,不过两者在技术路线上还有些区别。

    荷兰人擅长围海,通过在关键节点筑坝拦截海水,用风车把被拦住的海水排回海里,再用活水冲洗被围住的地,随即填充大量的泥土,最后可供耕种的沃土就出现了。

    造陆对于英格兰人是致富,对于荷兰人则是求生,荷兰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国土都是填海填出来的。

    英格兰人则擅长填海,曾在英格兰东部进行过大规模的砂石填海工程,用堆土在临近海岸的浅滩上造出陆地。

    而孟买七岛的地理条件,正好符合英格兰人擅长的造陆工程模式。七座岛之间在退潮的时候,有浅滩相连,最早殖民该地的葡萄牙人则已经修筑了一些长堤验证了堆土的可行性。

    另外,这些小岛上又都是山地,把山炸开直接丢进水里,既节省了原料运输费用又能抹平地形便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然而,英格兰人的填海造陆工程还未实施多久,齐国人就将他们赶出了印度,并进占了孟买七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anfengzaiqizhidiguoshidai/read/97/43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