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私会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叨,说在咱们齐国的普通百姓,这每天的生活比秦国的地主还要强。他说,当年他们村里的大户人家,十天半个月都未必能捞到肉吃。嘿,哪像咱们,嘴巴馋了,还能时不时称二两肉,打打牙祭。家里的小崽子,更是常常从老子手里讨点零花钱,在街上卖些糖果零嘴什么的。你说这日子,可不就是咱们小老百姓最想要的幸福生活吗?”

    “那倒是!”李延良点了点头,“这日子跟其他国家一比较,就能显出我大齐的好了。”

    “可不是嘛!”彭长贵转头朝着李延良笑了笑,说道:“就这样的好日子,还总有那么一些人在不停的抱怨,说政府如何贪腐无能了,说社会如何不公了,说商人和工厂主又是如何黑心了,还说你们这些军人尽在外面发动战争……,我看呀,这些人就是纯粹闲的!既然他们说咱们齐国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干嘛不离开齐国,到其他国家去呢?你说,咱们齐国又不限制你人身自由,随意你出入,为啥非要赖在国内不走!”

    “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咱们齐国更好!”李延良悠然地说道:“而且,这些人离开了我们齐国,在其他国家也敢这般胡言乱语,怕是要吃牢饭的。”

    “没错!也就是咱们齐国能容忍这些人胡说八道,要搁着秦国的话,肯定会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他们一个个都给砍了!嘿,还别说,这些人多半就是笃定咱们齐国官府不能把他们怎么着,所以才敢这般说政府的各种不是。……”

    正说着话,马车却逐渐停了下来,李延良探头朝外面望了望,好像还没到未央区。

    “军爷,你稍待片刻,我去交个过路费。”彭长贵一边说着,一边跳下马车,然后从口袋里摸出几个分币,走到前方一处岗亭。

    只见,前方的马路上横着一道栏杆,将马车给拦在外面。旁边一座岗亭,坐着一个壮实的中年汉子,从彭长贵手中接过钱币,数了数,然后投进一个钱箱。接着,拿起一枚印章盖在一张路条上,递了过去。

    “瞧见没,从城里到未央区,还要过这道收费口,得交了一角钱。”彭长贵将那张路条朝李延良晃了晃,抱怨道:“所以呀,我这趟拉你过来,收你七角钱,还真没多赚,过路费就要去掉一角。这要是从未央再返回城里,若是没拉到客人,照样还得交一角钱。”

    “好了,好了,莫要在我面前叫屈了。待会到了目的地,短不了你的车费!”李延良苦笑着说道:“长安城的收费路很多吗?”

    此前往来长安,基本上都是乘坐的公务马车或者军方的马车,所到之处,皆无限开放,还真没注意城里的收费关卡。

    “十几年前比较多,不仅郊区的马路有不少收费口,就连市区里面都有不少收费关卡。不过,最近几年,政府为了保障城市道路畅通,提高那个什么……物流效率,陆续将那些收费马路赎买过来,然后拆除了许多收费关卡。要不然呀,就以长安城这些年新增那么多的马车,早就将马路给堵死完了!”

    从泰平六年(1710年)到永隆元年(1730年),长安人口从二十余万增长至将近四十万,公共马车的数量也增长了120%,而出租马车增长的数量也与此相近。

    而随着铁路网的密度越来越大,进一步增加了道路使用量。这个时候,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地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生产的不同阶段也分布在不同地点。虽然货物使用铁路运输,但从起始点到铁路需要大量货运马车运送。这使得许多主要公路交通异常繁忙,甚至会不时发生拥堵。

    而导致交通拥堵最主要和最难解决的原因之一就是官方问题,即马路收费关卡的存在。

    在汉兴年间(1670-1685),为了弥补公共交通财政投入的不足,太祖皇帝曾鼓励民间资本大修公路,作为投资回报,政府允许他们向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

    此举,虽然造就了齐国公共事业的大发展,使得国内公路纵横交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anfengzaiqizhidiguoshidai/read/97/43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