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秦的营商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无限的模样,却不曾见我为了经营这三座煤矿,花费了多少钱财和精力!”胡恩燮摇摇头,然后侧身低声说道:“且不说为了打点官面上的各种关系,孝敬各路神仙,几乎就占了煤矿出息的一半以上,就是将煤炭卖出去,想要收回一笔笔款子,那都不知道要耗费何等的心力。……唉,说起来,那是一言难尽呀!”

    “怎么,胡大掌柜背后有邓家为靠山,还怕了各地的牛鬼神仙?”

    “呃……”胡恩燮闻言,左右看了看,随即苦笑道:“程掌柜,邓老爷子虽说在我那矿上入了点股份,但总不能遇到点事,就要找他出面?你说,咱也不能为了一些官面上的琐事,就将我们之间的情分给一次次都消耗完了不是?再者说了,邓家即使要出面对我胡某维护一二,但总要顾及一点太子殿下的声名。”

    所谓邓家,乃是太子妃的娘家,累世书香门第。大秦初年,还曾出过一位礼部尚书,在徐州当地煊赫一时。二十多年前,太子选妃,邓氏之女温良贤淑、姿色秀丽,被当今皇后和已故昭圣皇太后相中,遂成太子妃,更为邓家平添了几分皇家贵气。

    四十多年前,“昭圣新政”期间,朝廷在徐州设立工商劝业司,鼓励当地兴办实业,开矿建厂,以为富国强兵之要。

    徐州当地资源和农作物相对单一,专门市场的催生物缺乏,但随着“昭圣新政”的推进,还是有些传统手工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工业市场转化。

    徐州及周边地区盛产芦苇,苇席编织一直是民间传统手工活计。到了大秦初年,坐地开市的苇席专门市场开始出现,程柏华父辈所经营的“景顺席行”便就此应运而生,产品行销两淮、山东和河南等地。

    黄淮平原盛产黄牛、马、驴、狗、黄鼠狼等畜类,畜皮多在徐州集散,随着皮子交易量的不断增加,专门的交易大户——皮行也就此出现,与登莱毛皮加工中心一时瑜亮。

    另外,买卖粮食的中介机构——粮行也有很多,乾元初年至今,形成以袁、刘、蒋、李等四家规模最大,每年经手粮食超过数百万石。

    徐州盛产高粱、大豆等农作物,又处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酿酒及榨油业一直很发达,酒油糟坊多达三十余家。他们资金雄厚,业务范围拓展广远,行销至江南和华北等地。

    开矿在当时被视为“寓强于富”及“寓富于强”的双重功效。而徐州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吸引了许多民间实业家的眼球。

    胡恩燮的父亲就是在乾元四年(1686年),联合十余名股东,请求在徐州开矿,获朝廷允准。次年,利国驿煤炭矿务总局正式成立,之后在蔡山(今利国东蔡山)、青山泉、泉旺头等地开掘,出煤多,品质佳,每年采煤多达数万吨。

    到了胡恩燮这一代,随着国内蒸汽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煤炭生意更是愈发红火,盈利累万。不过,为了应对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打压和剥削,利国驿煤炭矿务总局的股份也在不断被稀释,不得不将更多的当朝权贵和地方势力拉了进来。而邓家,就是胡恩燮在官面上最大的政治依赖,阻挡了一波又一波想要来分食的贪婪之辈。

    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缓慢的发展,除了煤炭资源供不应求外,对生铁的需求量也非常大。胡恩燮便萌生了煤铁并重的想法,想要建立一座铁厂,以期进一步扩大利国驿的生产规模。

    从齐国陆续传过来的冶铁炼钢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大秦钢铁业的发展,更是让大陆的钢铁产量达到了历朝历代的最高峰。

    据粗略统计,大秦每年的生铁产量已突破三十二万吨,钢产量也有四万余吨,为前宋时期的四倍,前明时期的两倍。佛山、遵化、大冶、莱芜、太原等地,皆为大秦主要的冶铁中心。

    但即使如此,大秦每年仍旧会从齐国进口钢铁及相关制品超过十万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质量上乘的炭钢和锻铁,用于军工、造船、机械制造、铁路和建桥等诸多重要的国计民生行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anfengzaiqizhidiguoshidai/read/97/43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