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印度行(续二)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有秩序和有规划。

    再加之,莫卧儿帝国常年征战,国内财政一直处于破产的边缘,根本无力对苏拉特进行持续地建设和维护,尤其是港口淤积越来越严重,常年又不得清理,使得进出航道变得拥挤和逼仄,稍有不慎,便会悲催地搁浅于港湾内,只能花费一笔不菲的费用,请齐国的牵引船将其拖出。

    在这个商品匮乏的年代,无论何种商品,何种物资,都能极大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在苏拉特港上岸后,易卜拉欣·汗看到这里有不少齐国官员和商人,还驻扎了一支齐国军队,以为这里也变成了齐国的殖民领地,不由大为震动。

    这就是齐国人建设的城市!

    当然,津门城也不全然都是这般光鲜亮丽,也有大片大片杂乱逼仄的贫民区。那里居住着大量战争难民或者逃荒灾民,主要是来自西北印度的信德人和喀拉特汗国的俾路支人,不堪忍受战乱、官府盘剥、拉丁,或者粮食歉收破产了,总之是活不下去了,于是便跋山涉水涌入秩序安定、生活富足的津门讨口饭。

    而在印度的东海岸,齐国人同样据有大大小小的殖民领地和贸易港口,再加上已被深度控制的孟加拉地区,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印度次大陆已完全被齐国势力所包围,并不断向内陆腹地渗入。

    因而,很多前来印度西海岸贸易的商船都会驶往津门或者上海,即使要来古吉拉特地区进行贸易,那也会驶向坎贝湾西侧的海宁港(今印度古吉拉特邦包纳加尔市)停靠。

    若是印度大陆稍有不遂,或但有重大事件发生,齐国人也将由早期仅能实现“单面打印”,变成了“全面打印”,可以从任何地方、任何角度,发起对印度的所有地方势力施以干涉(攻击)。

    像齐国人这般,将大量涌入的外来之民,还要花费巨大代价遣送处境,那纯粹是钱多了烧的!

    或者,更狠一点,在难民涌入的时候,直接大开杀戒,看看谁还敢随意偷渡入境?

    虽然对齐国人的做法有些不太理解,但易卜拉欣·汗也不敢就此轻易断言否定,人家经略印度数十年,想必已是积累了不少经验,不坚决阻止印度难民的涌入,说不定另有深意。

    马其顿人也来了,不过在突入开伯尔山口后,在恒河流域遭遇了强大的摩揭陀王国,一时没啃下来尽占印度,便又转头离开了。

    不过呢,莫卧儿帝国中央政府却因为各种原因,或者政府无止境的借贷,或者战争赔款,欠了齐国人大笔外债,早已将包括苏拉特在内的整个古吉拉特省税赋征收权抵给齐国人了。

    印度本土人,只能在这些外族入侵中不断成为奴隶和俘虏,默默承受了两千年,而未曾有过任何反抗。

    况且,齐国大工业生产出来的商品,不仅质优,而且价格亲民,自然是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喜爱。

    津门的商品物资太丰富了,而且绝大多数的同类商品价格仅为呼罗珊地区的两三成,使得众人恨不得要将市面上所有的东西全都打包带回去。

    要知道,印度大陆拥有亿万人口,而且宗教矛盾尖锐,文化冲突不断,想要实现直接控制,那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但激进派却对此嗤之以鼻,纵观印度两千多年历史,那就是一次次被外族蹂躏的屈辱史。

    至于遣送的目的地,无非就是两个去处,要么驱赶至喀拉特汗国,以充实这个亲密藩属的人口基数,要么就装船运往亟待开发且环境较为恶劣的海外殖民领地,为齐国的殖民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不过,即使苏拉特的商业地位已不复往昔,但它仍旧是古吉拉特地区最为重要的贸易港口和商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anfengzaiqizhidiguoshidai/read/97/43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