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四处漏风的俄罗斯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斯特拉罕王国。

    如果伊丽莎白登上皇位,戈洛夫金、多尔哥鲁基、戈利津等家族保守派势力必将受到打击。

    根据种种迹象表明,盘踞在科布多地区(今唐努乌梁海)的鞑靼人应该是跟贝加尔湖地区的渤海人“合流”了,正在跟西伯利亚地区的哥萨克探险队和众多皮毛商争夺皮毛资源。

    这不是白捡的嘛!

    当下,安娜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签署了这个对沙皇权力极尽约束的协议。

    为此,帝国大元帅、特级公爵缅希科夫提出建议,以退出高加索地区、割让亚速城及顿河下游周边领土为代价,换取与齐波联军和克里米亚汗国的停战和议。如此,便能集中帝国所有的力量,专心对付瑞典这個生死大敌。

    俄军打不动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帝国的沙皇人选迟迟无法确定,使得帝国政局一直处于混乱当中。

    为了稳住高加索局势,防止联军攻入南俄地区,帝国遂将驻守于圣彼得堡、卡累利阿和伏尔加河流域的万余部队紧急抽调至南方,以阻联军入侵。

    本来,在瑞典王国大举进攻库尔兰公国后,她连财物细软都没来得及收拾,就仓皇逃回俄罗斯,使得她瞬间变得一无所有,没有了权势,更没有了财富,只是一个可怜的逃难者,依靠帝国皇室和贵族的施舍才能勉强度日。

    彼得二世被拥戴为新的沙皇后,在众臣的支持下,很快稳定了帝国局势,并在战场上止住了全线溃败的颓势。

    因而,在他们看来,伊丽莎白可不是最好的沙皇人选,就因为她是彼得一世的女儿,代表了彼得大帝以来推行的改革路线。

    在两支使团队伍出发后不久,从莫斯科城又驶出几名使者,在一队骑兵的护卫下,奔着东南方的伏尔加河下游而来。

    好在,帝国领土庞大,依靠广阔的纵深,暂时迟滞了瑞典王国的进攻。同时,萨克森和波兰也应帝国的援助请求,向瑞典宣战,并随后攻入库尔兰,稍稍减轻了帝国的军事压力。

    实在打不下去了,且不说在战场上,俄军面对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瑞军毫无取胜的把握,就是虚弱的帝国财政,也使得这场战争难以继续。

    然而,当萨波联军攻克库尔兰公国首都叶尔加瓦,并继续向里加进军,并期待与俄军主力共同夹击瑞军时,却不曾想到,俄罗斯这边又出了新的状况。

    除此之外,遥远的中亚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也不容乐观。

    一支使团队伍向西,前往里加,面见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试着进行两国之间的停战和谈。

    最高秘密委员会为了把权力牢牢抓在手中,与安娜签署了一份协议书,要求她在成为沙皇后,必须保证最高委员会的权力。协议书规定,没有最高秘密委员会的同意,沙皇无权宣布对外战争或者讲和,不准调整税率和制定新的税法,皇室的开支必须经由秘密委员会批准划拨,无权干涉政府官员的任免升降,不能拥有自己的领地,不经司法审判无权剥夺贵族们的生命和财产,无权任命继承人。

    那个曾经称霸中亚的准噶尔汗国在遭到东方的秦国重创后,除了不断向西攻略哈萨克汗国以弥补自身损失外,还不时侵袭鄂木斯克督军区,抢掠移民定居点,掳取人口,以报复帝国曾配合秦国对他们的打击行为。

    尽管前朝重臣缅希科夫在生病期间被搞下了台,全家也都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但是在宫廷中缅什科夫派系仍然人数众多,在政治上依旧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随着后方征召的军队陆续汇集至莫斯科,俄军的兵力开始变得雄厚,开始试着向瑞军发起反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anfengzaiqizhidiguoshidai/read/97/43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