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欲与洪武试比高(二合一) (4/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建移民子孙得以两次击败蒙元,保住了安南的江山。

    战胜蒙古人后,整个安南之地民族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陈国峻甚至放言说神州陆沉,名教唯存南国,把自己当成了儒家文化的最后守护者。

    在这种言论的影响下,安南汉人与汉化的芒人迅速走到了一起。

    他们因大多居住在以京城升龙,也就是河内周围,开始自称京人华民或天南汉家,大力推进汉喃字改革和传播,这就是越南京族的起源。

    而既然开始形成统一的族群认识,那么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语言了。

    京人从上下层都说交趾汉话开始不断下沉,逐渐变成只有上层高门能精通汉语,而下层则开始通用带有古百越口音的俚语土话。

    同时,大量的京汉高门发现,把握住汉语这门技术不往下面传,可以非常利于他们垄断知识,加固小圈子,固化阶级让下面的牛马极难冲上来。

    于是,这些狗东西开始集体玩上车就焊死门的操作,他们严格把持汉语的教育权,别说推广,就是你想学,他们还不教呢。

    就这样,安南的京汉高门终于走向了学阀世家这条路,他们从中攫取了大量的好处,下面盘剥底层,上面架空大王,成了安南的真正统治者。

    面对这种情况,陈朝从陈艺宗所在的1370年左右开始,疯狂推动本土化,企图通过全员越化,来打破京汉高门对于上下的把控。

    陈艺宗下令,国中人衣冠、制度、言语、文字皆不从北国,而不从北国,就是要抛弃汉文化。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陈艺宗甚至下达了‘诸军民不得服北人(中国人)衣样,及效占(占婆)、牢(老挝)诸国语、服饰等’这种极为疯狂的命令。

    在这种疯狂的决定中,安南迎来了惊天骇浪,陈朝风雨飘摇中,陈艺宗宠信重用表弟胡季犛,把他当做刘瑾、魏忠贤那么用。

    陈艺宗企图用自己的亲表弟来完成他化汉为越,打破京汉高门对国家垄断的政治决策。

    胡季犛手段高超、心狠手辣,果然如愿压制了京汉高门,极大摧毁了安南的汉文化,但他最后也把陈朝连带着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

    此进程中,不肯越化的京汉高门开始了绝地反击,他们抓住胡季犛篡位陈朝这个罪状,不断到北面的大明去告状,请明成祖朱棣制止这一行为。

    所以实际上,明成祖的征安南之役,并不是表面上看被胡季犛打了脸之后的一怒兴师,而是一次汉文化的拨乱反正。

    是以明军打下河内,擒拿胡季犛之后,就有‘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这并不是明朝的自吹,或者搞出来的面子工程,而是被陈艺宗和胡季犛丧心病狂吓坏的安南汉人真正心愿。

    同时,明军在安南一地,客军,也就是从国内调来的军队仅仅一万余人,其余驻军,都是在安南编户齐民后,本地人组成的卫所军。

    而明成祖朱棣策略也很简单,明军占领安南之后,虽然安南人的反抗一直存在,但都成不了主流,我大明富有四海,有的是钱跟你耗。

    老子就在安南跟你们这些越人化的京人打治安战,打个三几十年,花个一两千万两白银,把你们这些有反骨的家伙都耗死之后,安南就稳了。

    所以,当时黎利虽然起兵了,却一直被逼到安南和老挝的边境打游击,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四处流浪,根本不是主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风烈烈起南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anfenglielieqinanyang/read/97/954.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