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绝大部分文臣只能向现实低头,转投赵匡胤。
这可以理解!
三大宰相虽然都被迫低头了,但那王溥却是赵匡胤夺位后第一个下跪伏拜的宰相,其影响与性质不言而喻。
而范质、魏仁浦二人,虽然都对大周、对老爹十分忠心,可问题是他们作为宰相,竟然都没能提前发觉赵匡胤的野心!
历史上,有人曾在郭荣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时谏言,说赵匡胤人缘威望太好,不能掌管禁军,可郭荣压根不听。
郭荣死后,也有人曾上书首相范质,指出赵匡胤一伙在进行阴谋活动,建议将赵匡胤撤职,可范质并未重视,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这样的人,能为朝堂心腹重臣,但绝不能为自己的心腹班底!
因为这两者是有天壤之别的!
其实,在郭宗训看来,就连皇子行营都监的最佳人选都不该是曹彬,而应该是韩通韩瞪眼!
因为历史上只有韩通在陈桥兵变时坚决要调兵抵抗赵匡胤,可最后却被赵匡胤杀了。
他也是大周众多高级武将中,唯一一个被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杀的!
这足以说明韩通的忠心与立场!
但没办法,韩通此刻远在沧州,只能选择曹彬这样有原则的真君子!
而且除了曹彬,在当时父皇点名让赵匡胤保护自己的情况下,他也的确没有更好的人选!
但好在还是那句话:君子欺之以方。
最起码曹彬已经表态誓死效忠自己了!
这句话从曹彬口中说出,那含精量可不是一般的高……
收回思绪,郭宗训正色道:
“爹爹,孩儿有几个人选,您觉得如何?”
“谁?说来听听……”
不多时。
寝舱外,三位宰相等得都有些扛不住了,时不时动动胳膊、抻抻腿。
“说句不该的,范大人和我抢梁王老师的位置,还说的过去,他最起码精通律法,我大周的律法基本都是他主持修订的。”
“可魏大人,你为什么也要凑热闹啊?”
王溥捋了捋胡须,用只有三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嘟囔着。
魏仁浦面不改色,淡定地说道:“人各有长,你精通文史,范相精通律法,而我则精通实务。”
“别忘了,我们三人之中,只有我是从刀笔小吏走过来的……”
闻言,王溥与范质都不由地皱了皱眉:
没办法,这一点,他们不服也得服!
王溥郁闷道:“不是,干嘛非要和我抢啊?”
“看在咱们交情的份上,这次就让给我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