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管不住手 (7/8)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是同理,厂甸的风车是别的地方看不见的,是地道的风土工艺品,都是京郊农民利用冬季农闲做的。

    他们用高粱杆扎成“日”、“田”、“品”字型架子,用高粱篾片圈成直径三四寸的圈儿,中间做一小轴,东昌纸条染成红绿色彩,把圈和轴粘成一个彩色风轮。

    用胶泥做成铜钱大小的小鼓框,用两层麻纸裱在一起做鼓皮,制成小鼓。

    然后把风轮、小鼓装在架子上,风轮小轴后面用麻绳绞一小棍,风轮一动,小棍变击鼓作声。如果风轮在风中不停旋转,则小鼓便不断咚咚作响。

    “品”字型架子上,可装二三十个风轮,便有二三十面小鼓。

    随风吹动,则一片咚咚鼓声了。

    买风车和糖葫芦的,就守在进入祈年殿的院门两侧。

    当地坛三人走近这里时,耳听得便是一片闹人的风车声。

    古人说一池蛙唱可代半面鼓吹,而这门口的风车声,真不下十面鼓吹了。

    于是许多的人,无论中外,都被吸引在这门口处。

    然而价格却又让人望而却步。

    因为这里的风车就没有小的,最便宜的是“日”字形的,还要三块呢。

    以此类推,“田”字的六块,“品”字的十块。

    和风车相对,入口另一边的糖葫芦也是一样。

    那些超大个的就不说了,那等于是招人的广告,没什么人真买。

    正常尺寸的糖葫芦才是真正的商品。

    的确很是漂亮,糖风老长,糖色闪亮,看着就跟工艺品似的。

    可七个果儿的“山里红”,他们竟敢卖五毛,带馅儿的“蛤蟆吐蜜”卖一块,有着各种果仁儿的“百宝山药”最贵,卖两块。

    地坛三人眼瞅着这些东西,哪个都挺好,可哪个他们都觉得贵,实在舍不得掏这份钱。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其实真心甘情愿上当的只有外国人。

    比方说两个老外,人手一个,高擎着“品”字的大风车回来。

    俩人迎着春风,一边走,一边听响,洋洋自得。

    手里还一人拿着一串糖葫芦。

    那叫一个阔绰啊,合着二十多块的外汇券,就干着这个了。

    实在是让他们不得不佩服天坛的敛财之术。

    如今回过头来再看,这外国人作为羊牯简直傻到家了。

    都不是一人顶二十五了,合着全是二百五啊。

    不知心里是羡慕还是嫉妒,三人这就要走。

    然而就这个时候,糖葫芦摊儿上又来新货了。

    天坛职工骑着三轮给送来的两箱子货,居然是雪糕,而且很贵,每支五毛钱。

    这当时就逗得许多人哈哈大笑。

    第一感觉,就是大家认为天坛公园这太不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潮1980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guochao1980/read/97/167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