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跳灵官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里写到八卦炉中逃大圣,暴走模式大乱斗的时候。

    文中说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眼看泼猴就要打上灵霄宝殿。

    最后就是多亏有通明殿执勤的王灵官出手,才将孙悟空死死挡住。

    由此可见王灵官的身份、地位,以及本领之大。

    所以这“跳灵官”,从戏份上论,也要压过“跳加官”和“跳财神”一头。

    事实上,在民国之前,“跳灵官”甚至是清宫皇室专享的剧目。

    道理是明摆着的,既然都当皇上了,就用不着“加官”和“发财”了,也就格外看重灵官的辟邪之能。

    据梨园行传说,清宫开场戏,一般通例是八位或十六位灵官登台。

    有时遇上节日,就上三十二灵官,甚至上六十四灵官。

    此外,清宫还讲究用头路好角跳灵官。

    如谭鑫培、汪桂芬、钱金福、杨小楼等。

    就连唱旦角的也不例外。

    如陈得霖、王瑶卿等,都曾在宫中演戏之前跳过灵官。

    可见当年的统治者对这出戏码的重视。

    至于民间的堂会戏,因为大家伙儿的追求都差不多。

    那是必有“跳加官”或“跳财神”二者其一,或是一并出演的。

    跳加官有跳“男加官”、跳“双加官”、跳“女加官”三种表演形式。

    服饰与道具是专用的,特制的。

    所扮演的人物取材于道教神仙“天、地、水”三官中的“天官”(即上元一品赐福天官)。

    因此演员向观众打开的“加官条子”上,写有“天官赐福”、“加官进禄”等吉祥祝词。

    故称“跳加官”。

    较为特殊的是“女加官”,那是本家为老太太办生日的专属剧目。

    由戏班唱旦角的演员扮演,所扮的人物取材于道教女神仙“王母娘娘”。

    头戴凤冠,身穿女红蟒袍,手持牙笏。

    同男加官一样,戴一白色笑眼女面具,梨园行称之为“女加官脸子”。

    而通常情况下,如两出戏一起演,排在“跳加官”之后的就是“跳财神”。

    “跳财神”的表演形式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种。

    文财神取材于道教神仙比干,武财神取材于道教神仙赵公明,还有一说是西域“大回回”。

    自清代中叶以后,文财神的表演形式逐渐失传,就只有跳武财神的了。

    演出的时候,扮财神的演员怀抱一个大金元宝,单手整冠、抖袖、举起元宝跳跃,向左右各跳两回。

    即将元宝放在堂桌上,顺手再将托盘中的字轴儿打开,给观众们展示出一副对联。

    上有“福如东海”、“招财进宝”等喜庆字样,以此讨喜,获得彩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潮1980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guochao1980/read/97/167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