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起死回生 (4/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p;   按照两位老师傅的话说,这是最基本要求。

    自京城有了这行之后,就聪没有过大棚被风吹塌过的事儿,做不到这点,还干什么呀。

    就是再大的风,顶多也只会将整个棚架端起来,然后完整的落于他处。

    由此可见棚架子的牢固。

    想想看,这么看来,岂不是咱们越活越回去了吗?

    老祖宗的东西居然扔了,忘了,然后学人家所谓的现代会展技术,用铁架子、厚木头、塑料板去搭东西。

    既不环保,又浪费东西。

    见着个便携式的桁架或者用插装方法搭建的标摊,就觉得太方便太先进了,佩服的不得了。

    这叫什么?

    这叫文化退化!

    蠢透了!

    也傻透了!

    真是可惜了的,就拿眼前来说,咱们为了出口年年都办广交会,年年干这样的傻事,已经不知道糟践了多少钱啊!

    所以要按宁卫民已经逐渐清晰起来的思路来,只要这行没真正绝根,还有懂技术的人在。

    其实想要复苏棚行这个传统行业,甚至发扬光大都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华夏未来的商业会展的市场需求太大了,而棚行这一行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又不是会展行业的营业内容完全可以覆盖的。

    那是真的可以用于公众活动需要和居民生活需要,而且至少能用一个季节的。

    就拿眼下来说,每年夏季天坛公园的书市,还有东安门的夜市,甚至是西单商场的服装摊儿,用上这门手艺,那都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在旅游景点或是公园去搭个凉亭,搭个户外茶座和凉棚,那不也满好的嘛。

    尤其是不久之后,马上就是亚运会了呢,可不都是现成的用武之地嘛?

    不妨再做个更大胆的设想,如果真要是再改进一下,研究研究怎么用铁架当内骨,那或许能让大棚在消防和安全性上会更高,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真要给个机会,能让这些所谓「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棚匠们发挥出来他们的本事,保准儿又省钱又挣脸,绝对够让老外开眼的了。

    所以正是因为这样,宁卫民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让这些喜棚回光返照,只是成为自己婚

    礼上最后出现这一次的纪念品了。

    他希望的是,争取一个机会让这个京城的传统行业真正起死回生。

    于是他除了赶紧联系人手,过来拍摄纪录片之外,也在私下里找了个时间,跟何师傅和郑师傅打了新的商量。

    他说做好了消防工作后,喜棚就按你们想法搭,不过自己并不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合作。

    他愿意个人出资二十万成立一个庆典公司。

    然后聘请何师傅和郑师傅来当顾问,还有他们得力的几个徒弟在这个公司长期任职。

    如果有工作的,也不用辞职,可以兼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潮1980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guochao1980/read/97/167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