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十章 投其所好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没有什么比吃不惯,吃不好,更让人恼火的了。

    尽管皮尔卡顿公司麾下的马克西姆餐厅和美尼姆斯餐厅,都是地道的法式餐厅。

    可因为京城只有这唯二的选择,而且因为菜色相对有限,对于两个法国明星来说,未免有些单调了。

    尤其是打他们来京城算起,已经有十几天了,几乎天天都得吃这两家,再好吃也有些腻了。

    甚至就连蛇果、橙子、香蕉、提子、蓝莓、牛油果这些进口水果,因为固定就这么几样,也变得让人没有食欲。

    而对于中餐,除了最出名的烤鸭之外,其实这两位并没有品尝过太多的菜色,而且即便吃过的也都不喜欢。

    其原因倒不是因为中餐真的不好,只是因为东西方饮食习惯有着大大不同,他们又对中餐太过陌生,不够了解,才会产生这种中餐缺乏美食的印象。

    比如说,法国人最不喜欢油腻的菜,大多数人不吃肥肉。

    两个法国明星干脆就一点不吃,甚至连烤鸭上的肥肉他们都介意。

    不喜欢的原因也不是口味不好,只是单纯觉得肥肉不健康。

    可偏偏这个年代共和国的中餐馆,追求的就是丰腴厚重口感。

    什么咕咾肉,烧茄子,酱肘子,狮子头,米粉肉……许多菜都是用肥肉做的。

    京城的传统烤鸭更是以肥为美,肥肉被认为是整只鸭子中最好吃的部分。

    哪怕是在坛宫饭庄请客,可只要一不留意给两个法国明星的餐食里安排有肥肉做的菜色,他们就会认为这顿饭不怎么样了。

    何况还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原因,俩法国明星要碍于面子勉强吃下,弄不好还会闹肚子,那感觉自然就更酸爽了。

    说白了,其实这种情况就像1924年鲁迅来到北平时的感受是一样一样的。

    当年咱们这位周先生既不曾考虑京城已经变成了北平,失去了首都地位所造成的消费降级。

    也全然不知,京城最有名的满蒙奶食饽饽早已经随着溥仪出宫,蒙古商路艰难,在京城市面上消失近十年了。

    他只是写文凭空感慨此地作为五百年的古都竟然没有好茶食。

    这压根是一种信息不足、见识有限,所产生的误会。

    何况他经常去的稻香村就能代表京城的饽饽吗?

    那可是平民化的南味糕点铺啊!

    而清代的达官显贵们所钟爱的可是满蒙饽饽,在正明斋和永星斋呢。

    谁又说好东西就不会自行消亡的?

    实际上每一次战乱兴起,国家蒙难,最容易被伤害,也最先被摧毁的就是精品文化。

    否则阿房宫、大明宫和圆明园到今天还能完好无损呢。

    反过来要不是打面仓主动变成了驴打滚,蜜渍的蜜饯改成了廉价的糖渍果脯,萨琪玛也弃用了昂贵的奶油。

    这几种如今还很知名的京城特产,怕也早早消失,只存在于文献中了。

    也正是因此,我们今天所视为传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潮1980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guochao1980/read/97/167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