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喉结滚了滚:“是我们的历史教育出了问题。”
他从文件袋里掏出份名单:“已安排这六名干部去县党史馆当三个月义工,每天给参观者讲解惨案历史。”
“光讲解不够。”
顾青山合上档案,声音陡然提高,严肃的说道:“要我说,应该让他们跪在纪念碑前,听遇难者后代念祭文!”
他的拳头在茶几上轻轻一砸,青瓷茶杯震得跳了跳:“我们党最讲历史传承,忘了来路,就会丢了民心。”
看到他的态度,沈青云就知道,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正确的。
当然,他也知道,所谓跪着只不过是顾青山的义愤之言而已。
沈青云的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深痕:“我下午就安排落实。另外,那个日资项目已终止合作,我们联系了三家国内企业,承诺三个月内解决两千个就业岗位。”
顾青山的脸色缓和些,端起保温杯喝了口茶:“处理得还算及时,但要记住,招商引资不能踩红线,历史底线比经济发展更重要。”
他在报告上签字时,钢笔在“同意”二字上停留许久,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下午去见见李省长,他更关心后续的民生安置。”
很显然,关于这件事省委应该已经有过讨论了。
离开一号楼时,沈青云发现文件袋上的褶皱被自己攥得更深了。
穿过庭院时,腊梅的冷香钻进鼻腔,他想起顾青山最后那句话:“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滨州的干部得学会在历史和现实里找平衡。”
省长办公室的阳光更明亮些,李跃进正对着全省经济报表皱眉,看见沈青云进来,随手将笔扔在“招商引资完成率”那栏:“坐吧,刚看了你们的报告,处理速度挺快。”
他的手指在“汽车配件厂”几个字上敲了敲,平静的说道:“但这一千个岗位,不能成空头支票。”
“已经对接了外地的三家企业,下周就能派考察团来。”
沈青云递过合作意向书,对李跃进解释道:“我们承诺减免三年税收,前提是优先录用方圆县的失地农民。”
他注意到李跃进的茶杯里泡着胖大海,最近省里开会频繁,这位省长的嗓子一直哑着。
李跃进翻意向书的动作很快,突然停在某页:“这个鲁东重工,去年在当地的项目拖了半年才投产。”
他抬起头的时候,眼角的细纹里带着警惕,对沈青云嘱咐道:“你得派个专班盯着,别让老百姓空欢喜。”
“让朱晓元同志牵头。”
沈青云的语气很肯定,直接缓缓说道:“他在青州时跟过类似项目,盯得紧。”
他想起今早接到的消息,方圆县有两百多农民去县政府询问岗位情况,便开口说道:“另外计划拿出五百万就业培训资金,就算企业一时进不来,先让大家学门手艺。”
李跃进突然笑了,从抽屉里拿出袋润喉糖:“你这办法稳妥。”
他的手指在报表上圈出滨州的位置:“顾书记总说你太刚,我倒觉得,在原则问题上就得刚,在民生问题上得柔。”
他把签好的报告推过来,“省里给你们配套二百万,算是支持。”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