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庆公主在府中接到旨意时,知道这事儿怕是瞒不住了,但她脸上却不见丝毫慌乱,镇定自若得就像一潭深水,波澜不惊。
她转头看向唐欢,眼神坚定而温暖,轻声说道:“你放心,有我在,不会有事的。”
唐欢站在一旁,微微点头,心里虽说因为要见到反派大boss贞德帝夺舍后的元景帝,有些忐忑不安,但看着怀庆公主这副模样,又对她的这份信任心存感激,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能连累了公主。
二人不好有丝毫耽搁,迅速整理好衣着,跟着传旨太监就往宫里赶。
到了御前,陈贵妃一见到他们,就跟见了仇人似的,眼睛瞪得溜圆,伸手指着唐欢,扯着嗓子尖声叫道:“陛下,就是他,您瞧他头发那么短,不是和尚是什么?
这还不够明显吗?”
元景帝的目光顺着陈贵妃的手指,落在唐欢身上,眼神里透着审视。
怀庆公主见状,不慌不忙地稳步走上前,先恭恭敬敬地福了福身,声音清脆悦耳:“父皇,您切莫听陈贵妃一面之词。
唐欢精通佛理,是不可多得的佛学天才,儿臣纯粹是惜才,才将他招入府中。
再者,他还是武学天才,这样的人才,若不为我朝所用,岂不可惜?”
元景帝微微皱眉,显然不太相信,脸上带着几分疑虑:“哦?
既是如此,那便让朕考考他。”
说罢,便扭头对身旁的老太监吩咐道:“去,把朕书房里那几本最晦涩难懂的佛经拿来。”
老太监应了一声,小步快跑着去了,不一会儿,就双手捧着几本厚厚的佛经回来了。
元景帝随手翻开一本,指着其中一处经文,看着唐欢问道:“唐欢,你来解解这段经文的含义。”
唐欢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上前,目光快速扫过经文,略一思索,便用清晰洪亮的声音解说道:“陛下,这段经文的字面意思是……”
他不仅将经文的字面意思阐述得精准无误,还旁征博引,结合当下的局势,阐述了其中蕴含的治国安邦之理。
元景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原本紧蹙的眉头微微松开了些,不自觉地微微点头。
元景帝微微抬了抬手,示意身旁的侍从在殿前那宽阔的空地上迅速摆上琳琅满目的兵器,目光转向唐欢,眼中带着几分审视与期许:“唐欢,听闻你武艺不凡,今日便在这殿前展示一番,让朕开开眼界。”
唐欢稳步走到兵器架前,目光在诸多兵器上一扫而过,最终落在一柄长剑之上,修长的手指轻轻握住剑柄,将剑缓缓抽出,刹那间,剑身寒光闪烁,似有龙吟之声隐隐作响。
他身姿挺拔如松,双脚不丁不八,气定神闲间,手腕轻轻一抖,那剑便似有了生命一般,在空中划过一道惊艳的弧线,恰似清风拂过湖面,带起丝丝涟漪,却又暗藏凌厉。
紧接着,唐欢动了起来,他身形灵动,步伐变幻莫测,仿若踏风而行。
手中长剑挥舞,每一次挥剑,都好似清风徐来,轻柔舒缓,可剑之所至,却有金石崩裂之声,周围的空气都被这凌厉的剑气切割、撕裂,发出“簌簌”的声响。
他的剑法精妙绝伦,时而剑如游龙,盘旋缠绕;时而剑似繁星,点点闪烁,让人目不暇接。
那清风剑法在他手中施展得出神入化,一招一式皆蕴含着无尽的精妙与力量,周围的侍卫们看得目瞪口呆,眼神里满是震撼与佩服,交头接耳间尽是对唐欢剑法的赞叹。
元景帝坐在高位之上,原本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的神色此刻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惊愕与专注,双眼紧紧盯着唐欢的一举一动,仿若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待唐欢收剑而立,气息平稳如初,元景帝才缓缓开口,语气中满是疑惑:“朕记得这清风剑法不过是一个八品下等武学,怎的到了你手中,却已有了四品的气势,甚至犹有过之?莫不是你藏有什么玄机?”
唐欢微微躬身,双手抱拳,恭敬地答道:“陛下圣明,微臣不才,在研习这清风剑法之时,发现其中虽有精妙之处,却也不乏局限。
故而微臣耗时数载,对其进行改良,融入了诸多新的剑理与招式,剔除了冗余繁杂,使其脱胎换骨,这才有了今日之风貌。”
元景帝闻言,眼中光芒大放,重新打量着唐欢,心中暗自思忖:这小和尚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能耐,能将一门普通武学改良至这般境界,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当下对唐欢更是高看一眼,微微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赞赏之色。
此时元景帝心中已然有了定论,目光冷峻地转向陈贵妃:“你还有何话说?”
陈贵妃像是被一道惊雷击中,瞪大了双眼,脸上的惊愕清晰可见。
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小和尚唐欢竟如此有能耐,在殿前展示的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