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他们面前。记录显示,墨寒曾独自探索过三个已知的、危险系数极高且内部环境复杂(便于解释任何实力异常提升或拥有特殊物品)的远古遗迹,时间点恰好能对应他实力暴涨的时期。探险记录中甚至“恰好”提到他在某处遗迹中获得了某些“未知的远古传承”,完美地解释了【混沌】机甲的特殊性。
针对凌霜:
调查组核查凌霜的技术来源。天工坊的背景无懈可击,但她的某些突破性技术,尤其是“破械之矛”的原理,引起了怀疑。很快,几条看似被遗忘的、来自已被彻底摧毁或封存的泰坦文明遗迹实验室的数据碎片“意外”地被检索算法捕捉到。这些碎片化的数据,经过巧妙的裁剪和重组,恰好能拼凑出与凌霜技术方向类似、但更为原始粗糙的理论框架。调查结果会“合理”地推断:凌霜是天才地继承并发展了一部分被遗忘的泰坦科技。
针对三人关系:
调查组全力分析墨寒、凌霜、以及可能存在的“灵网”操控者之间的关联网络。然而,在所有官方记录中,墨寒与凌霜的交集仅有两次:一次是深渊回廊探险的公开招募(符合逻辑的初遇),另一次就是本次边境阻击战中,因战况需要,由指挥部直接下达的协同作战命令(有完整的命令记录)。两人之间没有任何频繁的私人通讯记录,没有共同的社交圈,仿佛只是战场上配合默契的陌生人。
而所有试图追踪“幽冥灵网”源头的探测信号,都会被引向三个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消亡、或根本就是林夜虚构的、专门用于背锅的隐秘组织或古代文明遗迹的信号残影上。这些线索看似诱人,却如同海市蜃楼,只会让调查组在数据的迷宫中越陷越深,消耗大量时间和资源。
更高明的是,林夜并非一味堵塞,而是巧妙地“引导”。
他会留下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合情合理的“漏洞”或“巧合”。比如,墨寒的某次“秘境探险”记录中,会模糊地提到一种强大的“数据生命”传说;凌霜研究的泰坦碎片里,会隐晦地提及一种覆盖全球的“监控网络”构想。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调查组的思路,让他们自行“推导”出一些结论,而这些结论,恰恰是林夜希望他们得出的——将灵网的力量归结于某种已消亡的远古超级文明遗泽,而非一个活生生的、隐藏在当下的个体。
信息中心内,“灰鸦”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看似严谨详实的数据报告,眉头微锁。一切看起来都合乎逻辑,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力量来源、人际关系,似乎都有迹可循。但凭借他多年的直觉,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仿佛有一层薄纱笼罩在真相之上,看似清晰,却总隔着一层。
“组长,初步分析完毕。”一名调查员汇报,“墨寒、凌霜二人背景虽有疑点,但均有合理解释。未发现二人与任何已知敌对势力有直接关联。‘幽冥灵网’来源指向多处已消亡的古代遗迹,追踪难度极大。”
“继续深挖!”灰鸦冷声道,“启动最高级别行为模式分析,交叉比对所有时空节点!我不信没有一点破绽!”
“是!”
更强大的分析程序被启动,数据洪流更加汹涌。
而在数据海洋的深处,林夜的意识微微波动了一下。
“迷雾层级提升至二级。启动动态混淆协议。”
更复杂、更精妙的虚假信息、时间戳错位、逻辑陷阱被悄无声息地植入数据流的各个角落。
隐星加密频道内,林夜平静的声音响起:
“迷雾已布下。他们查到的,只会是我们精心编织的‘事实’。继续保持现状,无需额外动作。”
墨寒在临时驻地,感受着体内新获得的【星核动力炉设计图】的浩瀚信息,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