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尉寮认为,战争当为“正义”服务,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
凡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是盗,而非“兵”。
当然,国尉寮这个“暴秦”太尉所认为的“正义”,并不是儒家的仁义。
他的“正义”,仅仅是能让将士树立战斗信念的理由。
士兵为信念而战,而非为了掠夺钱财与女人。
能让士兵建立信念的理由,可以是一统六国、称霸神州,也可以是镇压不服、效忠嬴政。
尉缭子对“兵”的定义,是整篇兵书的灵魂思想。
这一思想之下,兵书中的谋略与技巧,才能统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韩信的《兵法略述》,没有思想,全是各种“小技巧”,还东拼西凑,一盘散沙。
活像个兵法中的“弗兰肯斯坦”。
小羽颇为瞧不上,也疑惑读这种垃圾的韩信,怎么能成为“兵仙”?
“单单读兵书,小子感悟不深。可眼前的淮水,在不停向小子展示,何为水无常形。”
韩信指着河水,颇为得意,道:“淮水为吾之师,我非发呆,而是在感悟水之势。
水势即兵势,河水在小子眼里,就是千军万马在相互厮杀。
小子看得入了迷,故而外人看来,显得有些呆。”
若是换个人说这话,小羽一定以为他在装逼。
可兵仙韩信不需要装逼。
他的牛逼,只缺时间和机遇来证明。
小羽沉吟道:“你应该明白,你所读的兵书,很不成体系。
如今神州并不缺名将,如蒙恬蒙毅、白起王翦。
即便找不到他们的兵书,也可以打探他们经历过的战事细节。
分析他们的用兵之道,不比在河边悟道更实在?”
韩信点头道:“小子的确研究过他们的战事,几乎复盘了每一场战役。
可小子无法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真要说有所得,也只是引以为戒,千万别成为他们。”
小羽奇道:“你瞧不上这些盖世名将?”
韩信犹豫了一下,道:“小子钦佩他们,却觉得大秦的将领,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是以兵势压人,没有技巧,缺乏灵性,非常呆笨。
就比如王翦灭楚,硬要六十万精锐。
还没灭楚呢,就差点把当时的秦国先耗死了。
无论是白起打赢的长平之战,还是王翦的灭楚之战,又或者后来李信灭燕、代、齐等国,都是几十万大军,举国之力供应粮草,浩浩荡荡,仿佛洪流碾压过去。
不求技巧,不要速胜。
只用关中万里沃土、大秦更健全的体制,耗尽别国的粮草与耐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