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国使臣回到京城,将大离的惨状添油加醋地描述一番。
又将百姓如何拥戴明国皇帝,如何感激明国赈灾粮的事迹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遍。
薛承乾听完,讳莫如深,默默叹口气。
“陛下,如今大离民心尽失,正是我们出兵一举拿下大离的绝佳时机啊!”
此时,使臣激动地建议道。
“不急。”
薛承乾淡淡地吐出两个字。
翌日,薛承乾在朝堂上宣布,要扩充军队,增加兵力。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陛下,如今我明国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为何要突然扩军?”
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问道,十分不解。
“是啊,陛下,扩军耗费巨大,恐会加重百姓负担啊!”
另一位大臣也跟着附和道。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朝堂上乱成一团。
薛承乾冷眼看着这些大臣,冷笑一声。
一群鼠目寸光的家伙,只看到眼前的安稳,却看不到潜藏的危机。
他猛地一拍龙椅,厉声喝道:
“都给朕闭嘴!”
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大臣都噤若寒蝉,不敢再发出任何声音。
薛承乾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视众人,缓缓说道:
“如今大离内乱,看似与我明国无关,实则危机四伏!诸位以为,大离一旦被其他国家吞并,我明国还能独善其身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你们都不懂吗?大离战乱一起,其他国家必定群起而攻之,届时,我明国将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
“更何况……”
薛承乾的声音低沉下来,却有一些感伤。
“朕曾经是大离的并肩王,与大离的百姓并肩作战,如今他们受难,朕岂能坐视不理?”
说到这里,薛承乾的声音又变得高亢起来:
“朕今日扩军,不是为了侵略他国,而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保护我明国的百姓免受战火涂炭!”
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让朝堂上的大臣们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这才意识到,薛承乾的决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深谋远虑。
薛承乾略微一顿,待群臣消化了他这番话后,才继续说道:
“朕意已决,即刻起,扩充军队十万!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他环视一周,目光锐利如刀。
众臣被他这气势所慑,纷纷低头称是。
先前那些反对的声音,此刻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薛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声音低沉而阴冷:
“朕知道,有些人心中或许还在质疑朕的决定。但朕可以告诉你们,朕的目标并非仅仅止于自保!”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朝臣们的脸,将他们的紧张和不安尽收眼底。
“大离如今风雨飘摇,北蛮虎视眈眈,我大明岂能袖手旁观?待北蛮攻破京都之日,便是我们出兵之时!”
薛承乾的声音掷地有声。
“届时,我们将以雷霆之势,荡平北蛮,收复大离失地,将大离并入我大明版图!”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众臣面面相觑。
他们没有想到,薛承乾的野心竟然如此之大!
“陛下圣明!”
一位武将激动地站了出来,高声喊道。
“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踏平北蛮,扬我国威!”
其余武将也纷纷站出来表忠心,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奔赴战场。
“陛下英明神武,我大明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文臣们也激动不已,纷纷附和道。
薛承乾看着群臣激昂的情绪,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诸位爱卿,朕心甚慰!待我大明一统天下之日,便是论功行赏之时!届时,朕定当重重有赏!”
“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群臣齐声高呼,声音震动整个大殿。
群臣的热情渐渐平息,薛承乾这才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安静。
大殿内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偶尔几声轻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薛承乾重新坐回龙椅。
“诸位爱卿,还有一事。”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先前出使大离的使臣身上。
“关于大离的粮食……”
那使臣连忙出列,躬身答道:
“启禀陛下,臣之前出使大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