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性,无论是技术,还是……人。
车间的工作充实也辛苦,两人都是第一次从事这么大强度的工作,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
好在入职的时候就已经12号了,熬了两天就到新员工培训的日子。
“可算是能喘口气了,这活简直不是人干的。”张维威趴在宿舍床上,大声地抱怨着。
“得了吧,组装车间还好一些,我听说焊接车间更辛苦。”车怀瑾泡着脚靠在床头有一句没一句地回着。
新员工培训是脱产制的,公司培训室很大,零零散散坐了小二十人,其中大部分都来自附近村子,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有,但主要还是以四五十的老汉子居多,大部分都是本地土著。
一群人坐在屋里叽叽喳喳,也没人管,得知车怀瑾和张维威是大学生,众人一阵唏嘘,一位老汉子凑过来,一脸关切地问道:“大学生怎么也来这种地方上班?”
车怀瑾一眼看穿老汉子的虚情假意,在他的满面笑容下,隐藏着嘲讽和一丝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车怀瑾理解这种饶有趣味的笑容是怎么来的。
十几年前,这里还没建成开发区,镇驻地穷且荒凉,连家像样的工业企业都没有。后来政府招商引资,建设开发区,引进了一众企业,村里靠着服务工人,渐渐富了起来。
再到后来,越来越多工厂来这边投资,占用了村里的土地,每年都给村子分钱,有多有少,每口人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车怀瑾家是镇驻地,开发区投资建设时占地最多,每年也有几万块的分红钱。另外,工厂也给附近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几年时间,这里便从头到脚地大变样。
时来运转,大起大落,部分人心态也有了微妙变化,无知、排外、自我感觉良好,是很多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特性,特别是当地还有一句特别排外的口头禅:“都是些西部莱子”,属实让人反感。大学生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笑话,寒窗苦读十几年,到头来还是什么都没有,一切重新开始,所以这个学不上也罢,看看他们,一家六七口人,随便上个班,加上村里分钱,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几万块,生活无比滋润。
“没有合适的工作,先干干看看。”车怀瑾笑了笑说道。
“现在大学生太多了,都不值钱了,以前大学生都包分配,小伙子,你有对象没?”老汉子没话找话。
“还没!”
“我给你介绍一个吧,我们村的,俩女儿,都是房车厂的正式工!真要成了,双职工不愁日子不好过。”老汉子热情地说道,人暴富之后有个毛病,尤其是家里没男丁的,喜欢招募上门女婿,特别是车怀瑾这样的穷13大学生,真要入赘成功,颐指气使特别有成就感。
“不用不用,我暂时还不考虑。”车怀瑾婉言谢绝。
“这么好的人家可不好找,小伙子你有些心高气傲啊。”老汉子只是随口一提,他的主要目的还是跟车怀瑾炫耀他们本地土著的优渥生活,即便如此,还不忘埋汰车怀瑾一把。
车怀瑾笑了笑,没有说话,总不能用方言来一句:“我家是崖西村的,待遇比你们村好得多吧。”
老汉子丝毫没有怀疑为什么其他外地来的小伙子都听不懂他的方言,而这个小伙子却对答如流,他怜悯地看了车怀瑾一眼,转身找别人聊天去了。
一会儿之后,办公室来了一个小伙子,简单讲了讲公司的一些基本制度和常识,然后一人发了一本培训资料,接着就消失不见,第一天就这样在嘻嘻哈哈中度过。
接下来的1天大同小异,这群人就像被散养的羊一样,每天有人过来看看,简单讲几句就放任自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