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朱棣,朱瞻基和朱由检,同样也用敬佩的眼神看着朱棣。
这等功绩,古往今来,也就是朱棣能够做到了。
如今却能换个角度,从朱高燨处听后世评朱棣功绩,他们的心情则更激动了几分。
“你小子别嘚瑟,还封狼居胥,若不是高炽在后方坐镇,哪有你这个当老子的逞威风?”
朱元璋的表情显然对朱棣十分满意,但嘴里蹦出来的话语却又是另一个味道,
“高燨你说,咱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听见朱元璋的话,在场人都有些无语。
皇帝都御驾亲征了,那监国的可不就是太子。
这还需要猜?
但众人也就心头想想,让他们诉之于口,那是万万不敢的。
别看朱元璋表面上总是在呵斥朱棣,实际上他眼底却藏着一股难掩的焦虑。
在朱高燨等人说话的时候,朱元璋想了很多很多。
对于一些事情,也算是有些预料。
但当真相触手可及的时候,朱元璋内心,还是阵阵揪心的疼。
他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也害怕真的听到朱棣做了兄弟相残的事情。
农家出身的朱元璋,始终将整个大明看做是自家田地,否则也不会搞出海禁这种圈地自萌的事情。
虽然其中有倭寇以及陈友谅张士诚残部袭扰沿海的缘故。
但更多的,还是朱元璋认为大明百姓靠种地养活自己便已经足够。
所以朱元璋虽然偏心朱标,但也同样在乎自己的儿子。
否则朱元璋也不会开历史倒车,大搞分封。
这老头就是吃苦吃怕了,生怕自己的后代子孙吃苦。
聪明如朱元璋怎么想不到,他后代的荣华富贵,实际上都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上。
朱元璋不仅知道,还就这么做了,可想其何等看重亲情。
言归正传。
听见朱元璋的话,朱高燨笑道:“皇爷爷,先听我讲完可否?”
“好好好,听你的。”
被朱高燨打断思绪,朱元璋不仅不恼,反而乐呵呵的迎合朱高燨。
其表现出一种,与对待朱棣时,截然不同的态度。
“政治上,父亲设置了内阁与东厂,加强了集权,让皇权更加稳固。”
朱高燨继续说道:“并且,因为北方残元的缘故,父亲迁都天府。”
“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便是如此。”
在场人都是人精,自然明白朱棣迁都顺天府的用意。
有天子坐镇,顺天的兵力更极重,且更容易让帝王掌控兵权。
并且,此举也可以大大震慑塞外蛮夷。
“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忍不住喝彩,眼神中终于对朱棣露出赞赏,“老四,你做得不错。”
得到朱元璋夸奖,朱棣好似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激动的眼泪差点都下来了。
天见可怜的,从进入会议空间开始,便一直在挨怼,如今可总算是得到一句夸奖了。
一旁,身为朱棣后代的朱瞻基与朱由检都悄悄挺直腰板,为朱棣而自豪。
可没高兴多久,朱高燨的下一句话便又让他们脸色大变。
“迁都顺天好是好,可惜对南方掌控力太差了些。”
朱高燨摇头道:“整个大明的赋税,单单是扬州之地,便能占据两成,这是一个极其夸张的数据。”
“而朝廷中心在顺天,自然可以对塞外蛮夷的行动进行更快的响应。”
“但相对的,则会对于南方这个钱袋子失去完全的掌控。”
“尤其是,在整个大明,经济中心愈发南移的情况之下。”
待朱高燨说到这里,众人皆惊疑不定,细想之下,还真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朱由检,他感觉自己好似要摸透一些东西,却因为悟性不够,只能如坠雾中,对一切看不真切。
这种感觉,让朱由检难受极了,但他却又不敢开口发问,只能憋着。
“这臭小子,故意给老子上眼药是吧?”朱棣在心底嘀嘀咕咕,脸色不好看。
“高燨......你的意思是,不赞成迁都顺天?”
朱元璋本来正在思考迁都北平的可行性,可当下听朱高燨这么一说,他觉得自己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迁都顺天府自然是好的。”朱高燨摇头。
朱棣不解,忍不住道:“那你小子怎么还说这么干甚?故意给你老子我上眼药?”
啪!
“什么态度!”朱元璋一巴掌扇在朱棣肩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