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朱高炽懵了,什么意思?我自己作死?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一 ↓

“便是如皇爷爷您所想,这《永乐大典》就是盛世修典的典范。”

瞧见朱棣的眼神,朱高燨也没故意扫兴,而是继续说道:

“后世人称,《永乐大典》是华夏古代最为成熟、最为杰出的百科全书。”

“其中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人类文化史上的丰碑。”

“对于《永乐大典》,后世人对其评价颇高。”

朱高燨说到这里,稍作停顿,方才继续说道:“但父亲的五次亲征,征伐安南,下西洋,都耗费了不少国力。”

“尤其是其中的下西洋,这应该属于能赚大钱的生意,可惜都被那群腐儒给赚了去了。”

听见这话,不仅仅是朱棣瞪大了眼睛。

就是旁边的朱元璋等人,也同样惊诧的看着朱高燨。

海上还能赚大钱的!?简直不可思议!

在明朝帝王的认知中,海上贸易,是能赚钱的,但想赚大钱却很难。

“这海上贸易,如何赚钱?”朱瞻基兴致勃勃发问。

“收税啊!”朱高燨像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朱瞻基,“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懂?”

在场人有些懵,总感觉这句话不对劲,好似将他们这些人都给骂了进去。

因为不只是朱瞻基不懂,就连他们这些人也不懂...

这时候朱高燨方才醒悟,在大明,基本上是没有海关税一说的。

也是,想想商税。

三十税一,有跟没有没什么区别。

大明洪武的某年间,一年总赋税不过白银五百万两,其中商税,仅仅为九十万两。

这个数字,到了大明中后期,那就不提了。

提起来,朱高燨都觉得丢人。

堂堂的大明,竟然收不动商税,说出去都让人觉得好笑。

在宋朝天禧年间,一年单单是商税,便有三千万贯!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唐后期商税的三倍有余,吊打一个不重视商税的大明,那更是绰绰有余。

“别折腾了,你们现在的条件,就算折腾你们也折腾不明白。”

朱高燨懒得细说,“海关税这东西,没那么简单,不是想搞就能搞的。”

“能将商税搞明白,便已经十分的了不起了。”

说这话的时候,朱高燨也的确不是针对谁。

想要收齐商税,那就得多方面齐齐管下去,否则的话,必然会出问题。

而且,想要真正的让商业繁荣,工业、基础建设、银行......这些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

朱高燨怕说出这些,会让人头晕脑胀。

对此,朱高燨敢保证,他就是藏着掖着,就是为了十年后的王朝比试,而留了后手。

反正左右不过十年,等那时候的尚武朝有了成功的模样,别的朝代再来有样学样,岂不美哉?

众人见朱高燨不愿多说,也不敢强迫,只好将眼神落在朱元璋身上,希望他能帮忙说说。

实际上,朱元璋对于这些,也好奇极了。

当初打天下的时候,朱元璋总以为打下了天下,便可富有四海。

可直到朱元璋登上皇位,他才明白,士绅富有,跟百姓与国家,是没有半点关系的。

现在的洪武朝,百废待兴,就差穷的当裤子了。

可朱高燨手上就有搞钱的法子,这让朱元璋如何能不感兴趣?

“高燨......”

朱元璋搓了搓手,轻声道:“你也知道,咱初创大明,这手中缺钱啊。”

“国库没钱,百姓没钱,真的是寸步难行。”

说着说着,朱元璋还装模作样的抹眼泪道:

“你皇奶奶身上穿的衣服,甚至都打着补丁,整日吃的也是清汤寡水,咱心疼啊......”

“可咱没办法,谁让咱穷呢。咱就是苦命人,哪怕当了皇帝,也该咱继续受穷......”

“得得得!”

朱元璋浮夸的演技,让朱高燨头皮发麻,他向来吃软不吃硬。

这会儿朱元璋不惜卖惨,也要求办法,倒是让朱高燨难做了,

“行了,有些事情,旁人没法做,但我这个群主还是可以做的。”

“按照群里的规矩,可以向其他朝代透露其相关朝代的事情,但绝不允许对其出谋划策。”

听见这话,众人顿时有些傻眼,他们还真不知晓有这条规矩。

反倒是朱瞻基若有所悟,难怪先前他想抢着介绍内阁制度的时候,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直到朱高燨开口后,他便又可随便诉之于口,原来是因为这条规矩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刚抢堡宗皇位,大明聊天群来了!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gangqiangbaozonghuangwei0damingliaotianqunlailiao0/read/79/29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