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无数年的声望,都会一朝散尽。
内阁和六部这些大员,合谋算计勤王大军。
如果公开在世人面前,那是要捅破天的。
朝中格局被打破,沉寂许久的勋贵外戚集团,将再一次站上历史舞台。
无论皇帝是否愿意,都必须重用他们。
“陛下,息怒!”
“汉水侯距离京师路远,算算时间的话,差不多刚收到勤王大军覆灭的消息,就给上了这份折子。
京中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的变故,汉水侯多半不清楚,否则也不会上这份折子。”
徐忠恩委婉劝诫道。
因为一份奏折之事,要处置李牧,纯粹是扯淡。
勋贵外戚暂时安稳下来,那是他们在上一轮斗争中,完成了预期目标。
但这不等于文武纷争,就已经结束。
大家都在暗中谋划,等待着下一场交锋。
在这种背景下,给一位勋贵系巨头扣上“逆贼”的罪名,估摸着勋贵外戚们都得炸锅。
被永宁帝视为威胁挑衅的弹劾奏折,落入勋贵外戚眼中,那就是拨乱反正。
“哼!”
“一句距离远不知情,就能掩盖大不敬之罪么?”
“如果不是嚣张跋扈到了极致,他敢上这样的折子。
哪里是在弹劾,分明是要逼着朕,给这些官员定罪!”
一阵怒骂之后,永宁帝渐渐恢复了理性。
大虞朝嚣张跋扈的武将多了,也不在乎再增加一位。
关键是李牧这一表态,将直接影响许多勋贵将领的立场。
大家都是从两广六镇中走出来的,舞阳侯也是他们的老上司。
这位老上司对他们不错,现在遭遇大难,于情于理都该给他讨回一个公道。
何况还有一众军中袍泽,也无辜死在了昌平之战中,那就更不能坐视不理。
前面是巨头们没表态,大家心里有想法,也不敢付出行动。
现在无需顾虑了,军中影响力最大的汉水侯站出来,公开表明了立场,大家只需跟上即可。
军中实权派表明立场,京中的勋贵外戚有了更大的底气,大概率还会找他闹一场。
至于局势变化,朝堂需要稳定,这些问题大概率会被无视。
永宁帝不认为,这些武夫的政治素养和战略眼光,能够高到哪里去。
“陛下,息怒!”
一众宦官齐声说道。
文官在闹罢朝,勋贵外戚同他对着干,永宁帝能够商议的只剩下宦官。
偏偏宦官们被前些年诛杀阉党的行为给吓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