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出谷探踪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外伤,幸好发现的及时。”

    胡汉眉头微蹙。流民团体……这既是潜在的人口来源,也可能是危险的竞争者。他暂时将这个信息记下。

    “还有,”狗娃插话道,脸上带着兴奋,“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发现了一小片以前没注意到的坡地,长着好多郎君你之前说过的、那种秆子硬邦邦可以当糖吃的甜秆(可能是甘蔗或类似的高糖分植物)!”

    这倒是个意外之喜。高糖分植物可以提供快速能量,甚至可能用于尝试发酵或保存食物。

    张凉最后总结道:“胡人的活动痕迹我们也看到了几处,多是小队游骑,行踪不定。我们尽量避开,并沿路做了些不显眼的标记,画了份简图。”他掏出一块用木炭画满了符号和线条的麻布。

    听着张凉的汇报,胡汉心中思绪翻涌。信息量很大,有喜有忧。盐源找到了初步方向,铁器有了线索但伴随风险,外部势力开始浮现,胡人的威胁依旧存在。

    他拍了拍张凉的肩膀,沉声道:“辛苦诸位了!你们带回来的消息,至关重要!先好生休息,治伤。王栓兄弟,记你一功!”

    他转向众人,朗声道:“诸位,张队正他们带回了希望,也带回了警示!我们有了自己制盐的可能,但也知道了外面并非无人之境。从今日起,谷口警戒再提升一级,巡谷范围扩大!同时,杨茂,你带人开始尝试用张队正带回来的盐土,按我之前说的方法,进行提纯试验!”

    “是!”众人轰然应诺,士气高涨。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路径,之前的忐忑化为了更加坚定的行动力。

    胡汉看着重新忙碌起来的人们,目光深邃。野熊谷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了,他们开始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系。下一步,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将潜在的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并应对可能到来的、来自同类的挑战。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

    第十四章盐踪与来人

    张凉带回的盐碱土,成为了野熊谷新的焦点。在胡汉的指导下,杨茂带着几个心思细腻的妇人,在溪边开始了笨拙却充满希望的提纯尝试。他们用粗陶罐(谷中仅有的几个完好器皿之一)盛水,将盐土倒入搅拌,待泥沙沉淀后,将上层的浑浊卤水小心地舀到洗净的大片树叶或薄石板上,利用日光曝晒。

    过程缓慢且效率极低,第一次尝试得到的只是一层薄薄的、带着杂质的灰白色晶体,尝起来依旧苦涩,但那份确凿无疑的咸味,足以让所有参与者和围观者欢呼雀跃。这意味着,他们不必完全受制于外界,有了一条能够自己生产生命必需品的途径,哪怕它还很粗糙。

    “继续改进!”胡汉鼓励道,“尝试用多层细麻布过滤卤水,收集不同地方的盐土比较,找到含盐量最高的。我们还需要制作更多、更浅的晾晒容器。”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方向对了,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就在谷内为这微小的突破而振奋时,负责在谷口矮墙上轮值的王栓,发出了急促的预警信号——不是胡人骑兵那种令人心悸的马蹄声,而是远处林间出现了不止一个、正在小心翼翼靠近的人影!

    “戒备!”张凉的低吼声瞬间传遍营地。男丁们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抓起身边的棍棒、柴刀,按照平日操练的位置,迅速在矮墙后集结。妇孺则被示意退往后方新建的木屋区。

    胡汉快步登上矮墙,与张凉并肩望去。只见林边稀疏的树木后,影影绰绰地出现了大约十来人,同样是衣衫褴褛的流民打扮,但与之前杨茂一家孤零零的状态不同,这些人虽然面有菜色,但行动间似乎有些章法,手中也拿着五花八门的“武器”——锈蚀的叉子、削尖的木棍,甚至还有一两把看起来像是制式但破损严重的环首刀。

    他们停在弓箭射程之外(虽然谷内目前并无真正的弓箭),警惕地打量着谷口这道突然出现的、颇具规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起于晋室南渡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ngqiyujinshinandu/read/97/1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