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好与坏!能续命就是王道!”陈言兴奋地从床上一跃而起。
他看着手机上那些“建议严查”的沙雕评论,第一次觉得它们是如此的亲切可爱。
“没错!你们都是我的追随者!跟着遭罪哥,有肉吃!”他忍不住中二地低吼了一声。
王胖子被他吓了一跳,愣愣地问:“言子,你......你又犯病了?”
“我没病!”陈言心情大好,一把搂住王胖子的肩膀,“走,胖子,我请客!今晚去吃最贵的海底捞!”
————————
夜色如墨,竖店的某个出租屋里,陈言正享受着难得的清闲,一边刷着手机,一边听着王胖子唾沫横飞地分析最近哪个剧组的盒饭油水最足。
就在这时,一条看似不起眼的围脖,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悄然漾开了一圈涟漪。
发微博的是电影《悬案》剧组的一名场记,一个刚入行没多久的年轻人。
电影杀青后,他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尤其对陈言饰演的傻子这个角色推崇备至。
今天,他在某个本地新闻APP上看到一则简讯,提到了警方最近攻克了一桩多年前的灭门案,其中“一些关键细节的突破得益于现代影视作品的启发”。
年轻人瞬间联想到了陈言在片场的状态。
他清楚地记得,为了那个角色,陈言整天抱着一堆资料研究,写了密密麻麻几十页的人物小传和作案笔记。
导演张国安的那个刑警朋友,拿到那份笔记时,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小陈,你这东西要是交给警察,都能直接当破案思路了。”
年轻人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么回事,激动之下,他编辑了一条微博:
【@剧组打杂小王:卧槽!兄弟们!天大的瓜!我刚看到新闻,金华市那个十多年前的红山公寓灭门案破了...
你们绝对想不到,警方通报里说的“影视作品启发”,很可能就是我们还没上映的《悬案》...
我们组演男三的陈言老师,他设计的人物小传,跟破案关键细节对上了!我人傻了,这是什么神仙体验派演技啊?!#悬案##陈言#】
这条微博起初并未引起多少波澜。
毕竟,一个小场记的账号没什么粉丝,内容也像是吹牛。
然而,互联网的魔力就在于,任何信息都可能成为病毒的源头。
几个专门搬运娱乐圈边角料的营销号,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立刻扑了上来。
他们截图、转发,并配上了更具煽动性的标题:
【@娱乐圈扒婆:震惊!某剧组男演员为演戏研究犯罪,竟意外助警方侦破陈年悬案?剧组人员爆料,细节吻合!这到底是敬业还是......?】
【@影视圈内幕君:疯了吧!内娱现在都这么卷了吗播先火,主角陈言背景引猜测!】
一时间,#演员帮警方破案#这个话题,带着一丝离奇和荒诞,开始在微博上发酵。
起初,大部分网友都是不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