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据呢?”老领导的声音变得无比严肃。
“没有物证,但我有......一份完美的犯罪心理侧写!”
王建国看着手里的纸,眼神狂热而迷茫.
“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是一个演员,为了演好一个角色写的人物小传......但它......它把‘屠夫案’的所有逻辑漏洞都补上了...
它解释了凶手为何要伪装成激情杀人,解释了他弟弟为何会变得痴傻,甚至......甚至推断出了那个被销毁的笔记本里,可能记录了什么!”
电话那头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一个演员?
人物小传?
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王建国是他的老部下,他了解这个老刑警的固执和严谨。
若不是受到了天大的冲击,绝不会说出如此颠三倒四的话。
“把那份‘人物小传’,立刻,马上,送到省厅来。我让赵铁军在那儿等你。”
“是!”王建国挂断电话,佝偻的背影在灯光下猛然挺直,仿佛一柄尘封多年的老枪,重新擦去了枪膛里的灰。
他回头望了一眼灯火通明的片场,那个叫陈言的年轻人正被导演张国安搂着肩膀,兴奋地说着什么。
在王建国的眼中,那个清秀的年轻人,此刻却笼罩在一层浓得化不开的迷雾之中。
......
第二天,省公安厅,一间气氛凝重的会议室里。
长条会议桌的首位,坐着鬓角斑白的老领导,他的手指一下下地敲击着桌面。
桌子两侧,是一脸严肃的省厅精英。
其中,一个穿着干练西装,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知性冷静的女人尤为引人注目。
林舒雅,省厅特聘的犯罪心理学教授,国内最顶尖的侧写专家之一。
她的对面,则是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中年男人,眼神如鹰隼般锐利。
刑侦支队支队长,赵铁军。
会议桌的中央,摊放着的,正是陈言那份厚厚的人物小传。
“都看过了吧?谈谈看法。”老领导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一个老刑警皱眉道:“匪夷所思。这份报告里提到的‘反侦察痕迹抹除手法’、‘环境控制心理学’,专业程度极高...
如果不是知道底细,我绝对会认为这是出自某位同行的手笔。一个演员......怎么可能写出这种东西?”
赵铁军哼了一声,声音洪亮:
“我看就是巧合!一个演员,为了演戏琢磨剧本,胡思乱想,刚好碰上了王叔这个心结,让他自己钻了牛角尖。为一个不着边际的猜测,重启一桩二十年的铁案,这不合规矩!”
他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只相信证据。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