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凋谢。
蜀都城内,东边小巷深处,有一颗桂花树。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桂花树旁是一家酒肆,里面春天卖松醪春,夏天卖屠苏酒,而到了秋天,他们家就会卖桂花酿。
桂花煮酒,香气四溢。
两人坐在酒肆里,一边喝酒闲聊,一边欣赏对面楼上的舞姬跳舞。
而也正是这欣赏,让汤州结识了邢玉,还为她赎身,最后娶她为妻。
邢玉本出生名门世家,十七岁那年家道中落,所以她才流落风尘,进了青楼,成了舞姬。
邢玉自小习文读书,也算是才女一个。
邢玉从小就学琴棋书画,女工舞蹈,后来进了青楼,又要被迫学习诗酒花茶,和客人卖弄风雅。
元平二年,二十岁的邢玉被一富家子弟一掷千金,让她赤脚在栏杆上跳霓裳羽衣舞。
腕弱复低举,身轻由回纵。
赤脚站在栏杆上的邢玉手脚都带着用铃铛做装饰的玉环,邢玉每在栏杆上走一步,铃铛便叮叮做响。
邢玉站在栏杆上,霓裳轻扬,衣袂飘飘。身姿妙曼,舞姿缥缈。
而就是这一霓裳羽衣舞,不由自主的舞到了汤州心里,令汤州不由赞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二十四岁的汤州墨发轻扬,五官英挺,轮廓分明,身材健硕,英姿勃发。
而二十岁的邢玉娇俏可人,秀眉如画,一双明眸,弯如星辰闪烁,明媚深邃,再加上一舞倾城,直叫汤州看的心动。
汤州当下便弃了手中酒碗,他一时意气,冲上了青楼,不顾众人反对,也不顾邢玉的意愿,强行为邢玉赎身后,八抬大轿,将她娶做正妻。
自汤州和刑玉成婚后,汤州待邢玉很好,只是成婚当晚,汤州尊重邢玉,在没经过邢玉的同意时,没有与她圆房。
因为汤州一直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所以只要他坚持对邢玉好,邢玉就总有一日会接受自己。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汤州日复一日的待邢玉好,到最后邢玉心软,接受了汤州。
一个女子生活在乱世本是一件不幸的事,若再不懂得知足,那一定没什么好下场。
元平五年,那是汤州第一次领兵出征,邢玉在汤州离去的前一晚告诉过他,“只要这次你能活着回来,我邢玉就是你的妻。我会与你同房,日后,咱们就好好过日子。”
汤州闻言,那一晚他开心的手舞足蹈。他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般,抱着邢玉不停的转圈。
自成婚后他没碰过邢玉,但那一晚,他拉着邢玉的手,带他到京畿城中,游玩到了半夜。
他们从热闹的街道走到寂寥的小巷,他带着邢玉去醉芳楼吃酒,去归德寺上香。
入了归德寺后,邢玉以自己想吃糕点为由支开了汤州,她在空旷的大殿里对着佛像参拜。
夜晚的归德寺没有上香的香客,只有几个守夜的和尚在寺庙里站立诵经。
油灯在风的吹拂下,摇摇晃晃,时暗时明。
邢玉跪在蒲团上,对着威严肃穆的佛像双手合十,诚心诚意跪拜,缓缓开口,“信女邢玉参拜佛祖,信女有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信女三愿已毕,愿佛祖保佑,我夫君此次出征能首战大捷,平安无事。”
邢玉语毕,对着佛像虔诚的磕了三个响头,起身后,又给寺庙捐了一笔数额不小的香油钱。
小和尚见邢玉出手大方,便对着他行了一礼,“阿弥陀佛!”
邢玉拜别了小和尚后,出了寺庙,却发现汤州已拿着糕点在外等候多时。
邢玉吃着糕点,两人有说有笑离去。
汤州首次出征时,在外打了一年的仗后,才班师回朝。
这一年,邢玉为自己亲手绣了一件嫁衣,嫁衣如火,华贵艳丽。
元平七年,蜀都街道,汤州带着聘礼百车,红妆十里,将邢玉又风风光光的再娶了一遍。
当邢玉一袭红衣坐在镶金戴玉的车撵上时,全城女子都向马车上的邢玉投来了艳羡的目光。
那一晚,汤州和邢玉各用剪刀剪了一缕黑发,以红缨梳结在一起,放入备好的锦囊中。
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汤州终于如愿以偿,和邢玉圆了房。
两人第二次成婚后,从此过起了恩爱有加,琴瑟和鸣的生活。
元平十二年,汤州因战功赫赫又在明征的极力推荐下,汤州被萧景楠封为了护国大将军,官居正一品。
元平十三年,汤州和邢玉诞下一女,取名汤芸。
平原十五年,古月来犯,汤州再次领兵出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