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金军派“影”潜入 (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宣城的暮春,秦淮河畔的柳絮漫天飞舞,将整座城池笼罩在一片朦胧的白纱之中。城南的“宣文书院”里,一场诗词交流会正热闹举行,数十名身着长衫的读书人围坐在一起,或吟诗作对,或探讨经义,空气中弥漫着清雅的墨香。

    人群中,一名身着青布长衫、面容俊朗的年轻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自称“柳云”,是从临安逃难而来的读书人,不仅诗词功底深厚,对经史子集也颇有研究,短短几日便在宣城的文人圈子里崭露头角。此刻,他正手持折扇,与几位老秀才探讨《论语》中的“仁政”思想,言语间引经据典,见解独到,引得众人频频点头称赞。

    “柳兄此番见解,真是令在下茅塞顿开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秀才抚着胡须,赞叹道,“如今乱世之中,能有柳兄这样潜心治学的读书人,实属难得。若宣城的官员都能如柳兄所言,施行仁政,百姓何愁不安居乐业?”

    柳云闻言,轻轻摇了摇折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语气却依旧温和:“老先生过奖了。晚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哪及得上那些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听闻赵盟主在宣城推行农耕、创办医馆与学堂,实乃百姓之福,晚生心中也十分敬佩,只可惜一直无缘得见。”

    “柳兄若想见赵盟主,倒也不难。”另一位秀才说道,“赵盟主虽忙于军务,却十分重视文人,时常会来书院与我们交流。下次盟主前来,我等为柳兄引荐便是。”

    柳云心中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拱手说道:“若能得见赵盟主,实乃晚生之幸。晚生也想向盟主请教一些治国理政之道,为宣城的百姓略尽绵薄之力。”

    没人知道,这位温文尔雅的“柳云”,正是金国派来的顶级间谍——“影”。他是完颜兀术麾下最得力的情报人员,精通伪装、暗杀与情报刺探,曾多次潜入大宋的城池,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从未失手。此次完颜兀术在宣城大败后,深知联盟的情报能力已不可小觑,便派出“影”潜入宣城,一方面刺探联盟的兵力部署、兵器制造与粮草储备情况,另一方面寻找机会离间联盟内部关系,甚至伺机暗杀赵玥与核心将领。

    “影”之所以选择伪装成读书人,正是看中了宣城文人圈子的特殊性——读书人多与官员有往来,容易接触到联盟的核心人物;且文人身份不易引起怀疑,便于他在城内自由活动,收集情报。为了让伪装天衣无缝,他提前数月便开始学习宋朝的诗词文化与礼仪习俗,还特意模仿临安读书人的口音,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

    潜入宣城的第一周,“影”并未急于行动,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融入当地文人圈子上。他每天都会去宣文书院与读书人交流,偶尔还会在街头的茶馆即兴赋诗,很快便以“才学渊博、性情温和”的形象赢得了众人的信任。不少读书人都将他视为知己,时常与他分享城内的见闻,甚至会无意中透露一些关于联盟的信息,比如“近期兵器工坊的铁锤声比往常更频繁”“城外的农田又开垦了数千亩”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在“影”眼中却都是重要的情报线索。

    随着对宣城的熟悉,“影”开始有计划地收集情报。他利用文人的身份,多次前往宣义学堂,以“交流学术”为名,观察学堂的教学情况,暗中记录学员的人数与课程设置——这些信息能间接反映联盟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他还曾以“采风”为名,前往城外的农耕区,看似在欣赏田园风光,实则在观察农田的分布与收成情况,估算联盟的粮草储备。

    为了获取更核心的情报,“影”将目标锁定在了宣城县衙——那里是联盟的核心办公地点,存放着大量关于兵力部署、作战计划的文件。他通过观察发现,县衙的守卫虽森严,但每天清晨寅时,负责打扫县衙的杂役会从侧门进入,此时守卫最为松懈,是潜入的最佳时机。

    一日清晨,天还未亮,“影”便换上一身黑色夜行衣,凭借高超的潜行技巧,避开巡逻的守卫,悄悄潜入县衙。他直奔存放文件的书房,用随身携带的工具打开房门的锁,在书架上快速翻找起来。很快,他便找到了一份标注“机密”的文件,上面详细记录了联盟近期的兵力部署与训练计划。

    “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凤凰展翅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nghuangzhanchi/read/97/7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