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就是去山里徒步,偶尔还会拉着他们一起去溪边烧烤。
团团很快适应了新环境,成了院子的主人。它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蹲在梨树上,看着阿哲在院子里忙来忙去,或者追着偶尔飞过的蝴蝶和小鸟。
一周后的傍晚,他们坐在院子里吃晚饭。阿哲烤了羊肉串和玉米,苏砚炒了几个小菜,陆时衍则开了瓶红酒。
“来,庆祝我们来到这里一周!”阿哲举着酒杯,大声说。
“干杯!”三人碰杯,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远处,玉龙雪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像一幅水墨画。
“陆时衍,”苏砚忽然说,“我今天去镇上,看到一个地方,很适合开我的工作室。”
“哦?在哪里?”陆时衍问。
“就在古镇的中心广场旁边,”苏砚说,“是个两层的小楼,一楼可以做展厅,二楼做办公室。我已经和房东谈过了,租金也很合理。”
“那太好了!”阿哲说,“以后我就能天天去嫂子的店里蹭WiFi了!”
苏砚笑着拍了他一下:“你就知道玩!”
陆时衍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知道她是真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支持你。”他说,“需要我帮忙吗?”
“不用,”苏砚摇头,“我能搞定。”
陆时衍笑了:“好,那我就等着喝你开业的喜酒了。”
---
苏砚的工作室,取名“云迹”。
筹备的过程比想象的顺利。房东是个和蔼的老奶奶,听说她是来做科技创业的,还特意给了她不少优惠。阿哲则成了她的免费劳工,每天跟着她跑前跑后,搬东西,刷墙,布置展厅。
陆时衍则利用自己的人脉,帮她联系了一些科技圈的朋友,为她介绍了一些潜在的合作伙伴。
一个月后,“云迹工作室”正式开业。
开业那天,古镇下起了小雨。和叔带着几个邻居,帮他们挂上了红灯笼,放了一串鞭炮。苏砚站在门口,看着门口“云迹工作室”的牌匾,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工作室的一楼,陈列着一些与丽江文化相关的数字艺术作品,还有苏砚团队开发的几款小程序,比如“古镇AR导航”、“纳西族东巴文化体验”等。二楼则是办公区,简洁而明亮。
“欢迎光临!”阿哲穿着一身崭新的店员制服,站在门口,像模像样地招呼着偶尔路过的游客。
陆时衍站在苏砚身边,递给她一杯热茶:“恭喜你,苏老板。”
苏砚接过茶,笑着看向他:“也恭喜你,陆律师。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
陆时衍也在古镇里租了个小办公室,挂上了“时衍律师事务所驻丽江办事处”的牌子。虽然业务不多,但足以让他在这里立足。
“以后,我们就在这里,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陆时衍说。
苏砚点了点头,靠在他肩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