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技术革命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实现从电气时代到电子时代的跨越,并且实现第三次技术革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找到新的路径。”

    “所以,帝国想要在这个领域领先其他国家,最好能够在八五规划期间完成对半导体材料的突破,而且我们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东非在二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布局半导体材料的突破,并且成立相关实验室和科研团队,近些年来也是取得了不少成果,所以,恩斯特对在八五时期,帝国实现半导体材料的突破,是有很大信心的。

    弗里德里希皇储对此也抱有期待,毕竟他对半导体材料的了解,也算比较深刻,至少是超越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很多国家的统治者,估计连这个词汇都没有听说过。

    他说道:“我也希望那一天的早日到来,这样帝国在计算机和电器领域的发展,才能实现彻底的变革。”

    东非现在就已经拥有了现代意义的计算机,并且有两种路径,也就是机电式计算机和真空管计算机,不过,计算机在东非和核工程,航天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一样,属于高保密性工程,一般人基本接触不到。

    而这些工程都逃离不了一个限制,那就是材料技术的限制,只有东非在材料科学上取得巨大进步,这些工程才能加速实现,并且服务于现实社会。

    恩斯特说道:“除了那些重点保密工程以外,航空工业,在八五规划期间,也是帝国要重点发展的领域,而且在八五规划期间,要彻底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兑现。”

    “现在,在大型运输机领域,只要能够实现飞机航程突破七千公里,那我们就可以实现这种交通工具的巨大经济效益。”

    为什么是七千公里,因为只要突破这个距离,东非就能全面实现航空领域的跨洋市场开发。

    就比如从东非本土到欧洲南部许多城市的空中航线,就可以不再通过中转,而可以直接一次抵达,还有到南美洲,巴西,阿根廷两个国家,中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区的跨洋航线,都可以打通。

    莱茵市到的里雅斯特,罗马,伊斯坦布尔,马德里这些地方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七千公里。

    如果是东非北方的机场,完全可以飞往欧洲更多的城市和地区。

    之所以把莱茵市作为中心,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在东非正在莱茵市,新法兰克福和卡布韦三地之间修建的“航空港”,对于东非的内陆城市而言,航空是其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毕竟内陆地区本身就缺乏沿海城市的海运优势,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如果能够成功建设莱茵市三城之间的航空港,并且尽早开通国际航线,这对于提升以莱茵市为首的中央省城市群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开通国际航线的关键数据节点就是七千公里。

    恩斯特说道:“得益于帝国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可以说帝国是全世界最适合发展航空的国家之一。”

    “只要能够实现大型运输机航程突破七千公里,帝国就能够将国际航空线路转化为现实收益,开拓新的市场。”

    以最常见的世界地图而言,东非的的位置,也可以说非洲大陆的位置,称得上“世界十字路口”,正好处于世界各个大洲的中间位置,是天然的理想航空中转站。

    东非本土前往其他每一块大陆,甚至是南极大陆,直线距离都不超过一万公里。

    当然,对于北美和远东两个地区,亦或者是澳大利亚的东部,东非想要从空中前往这些地区,即便飞机航程突破七千公里,也还是比较困难的。

    从东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izhouchuangyeshilu/read/97/165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