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利比亚本土化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难救。

    总而言之,恩斯特对于现在哈布斯堡家族的处境持悲观态度。

    他对弗里德里希说道:“我们也要考虑奥匈帝国解体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做好两手准备,从今天开始,加强和达尔马提亚王国的联络。”

    达尔马提亚王国是东非唯一钉在地中海和欧洲的钉子,因此不容有失,如果奥匈帝国解体的话,达尔马提亚王国就成为东非在欧洲唯一能依靠的战略支点。

    ……

    意属利比亚。

    进入1933年后,意大利的贝尼托政府加强了对利比亚的控制,并且开始推动殖民定居政策,试图全面将此地本土化。

    在班加西的意大利总督府里,巴多格里奥总督和其他政府人员,就在对此事进行讨论。

    巴多格里奥总督面色严肃的说道:“如今国内已经传来消息,在利比亚,王国将全面对当地实施本土化,为纳入帝国版图做最后的准备。”

    “王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过剩问题,耕地面积有限,粮食供应压力极大,所以,贝尼托首相嘱托,为了意大利民族的命运和发展,对利比亚区域的本土化,必须以钢铁般的强硬手段执行,拓展意大利民族的生存空间。”

    “除了将利比亚打造成帝国新的粮仓以外,这里也是我们和东非未来贸易的重要通道,通过贸易方式,进一步加强帝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自19世纪末开始,东非就一直是意大利的重要粮食供应国,只不过,此前东非对意大利粮食和农产品出口,完全依赖于苏伊士运河通道。

    而苏伊士运河掌握在英国人手中,所以这条通道在贝尼托看来是并不安全的。

    利比亚铁路如果通车,那意大利和东非之间的贸易,就不用经过苏伊士运河,两国间可以直接进行贸易活动。

    当然,相较于依靠进口来保证本土的粮食安全,贝尼托显然更倾向于自给自足。

    所以,意大利政府试图对意属利比亚实施本土化策略,将这里变成帝国粮仓,缓解意大利粮食压力。

    巴多格里奥总督对此做出了解释:“经过帝国农业和水利等专家的预估,如果能够在利比亚沿海地带,建设大量水利工程,提高当地土地利用效率,未来利比亚甚至足以供应一百万人的口粮。”

    这是比较乐观的预期,实际上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很困难。

    前世利比亚总人口大约六、七百万,粮食自给率不足百分之三十,当然,在和平时期,也就是卡扎菲时代,利比亚通过水利建设等手段,粮食自给率还是能超过百分之三十的。

    但是,意大利目前掌握的利比亚部分,并不完整,仅仅是前世利比亚的东部地区,也就是昔兰尼加,当地的水源即便充分利用,能养活人口的极限也就是一百万左右。

    不过,意大利没有其他选择,哪怕这片土地再烂,也总比没有好,意大利本土的人口压力实在太大,所以不得不采取措施,将利比亚开发出来。

    巴多格里奥总督说道:“如今红海殖民地的总人口就突破三百万,而利比亚未来至少也要突破五十万人口。”

    意大利的红海殖民地包括前世的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东部,目前人口在三百多万,这是一个十分夸张的数据,因为红海殖民地的这些人口,基本上是意大利人。

    也就是说仅仅几十年时间里,意大利红海殖民地的意大利人就增加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izhouchuangyeshilu/read/97/165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