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奥,科伦巴,苏亚雷斯,萨尔托等重要港口城市的建设,加强对各国在工农业领域的投资和扶持。”
亚松森是巴拉圭首都,也是东非资本进入南美最早的地区,但是,亚松森虽然处于巴拉那河畔,却改变不了其内陆城市的地理位置。
而这也就意味着,东非无法通过巴拉圭,对整个巴拉那河流域增强控制,其出海口基本为阿根廷和乌拉圭控制,所以想要巴拉那河通航,东非就必须摆平这两个国家。
乌拉圭面对东非,基本没有反抗能力,因此对于东非控制巴拉那河航运,阻力最大的就是阿根廷。
此前,阿根廷深受英国资本影响,所以政府基本上为亲英派把持,而英国显然是不愿意见到东非势力在南美地区顺利扩张的。
阿根廷在1931年以前,和东非的关系不说紧张,也基本上是互不打扰,阿根廷政府不想东非对其内政指手画脚,同时也不愿意东非进入南美,但又没有胆量挑衅东非。
因此,阿根廷在和东非的南美政策中的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不合作”,也就是不参加东非在南美的各种组织活动,置身事外,同时呼吁区域各国保持独立性,减少大国干预空间。
换句话说,阿根廷一直都想做南美地区老大,可它又完全无法阻止美国,英国,东非这种大国,大动作不敢搞,暗地里的小动作却不少。
加上“远交近攻”的思维,所以阿根廷更倾向于拉拢英国制衡东非这个“近邻”。
但是,这种情况在1930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因为经济危机原因,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商业合作基本被瓦解,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利益不能统一。
此前,英国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农业商品买家,但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自然无力再维持原本的贸易合作,同时,相较于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亲儿子,英国的农业进口,自然优先满足自身殖民地。
经济上,阿根廷和英国贸易的割裂,直接导致阿根廷收入下降,大量农户和市民破产,引发了阿根廷内部政治危机。
于是1930年阿根廷军政府上台,而阿根廷军政府的上台,进一步加剧了两国间的矛盾。
当然,阿根廷军政府和东非的关系也谈不上多好,因为其掌权者乌里武鲁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他推崇“意大利模式”,也就是贝尼托政权。
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共性,就是野心大,乌里武鲁的想法中,阿根廷天然是南美领导者。
这就和东非的战略发生了冲突,东非在南美地区的大肆扩张,某种程度上阻断了乌里武鲁想法的实施。
就比如前世他干预玻利维亚内政,试图推翻玻利维亚民选政府,和巴西竞争等。
现在,玻利维亚,巴拉圭被东非控制,东非对乌拉圭的影响力也日益加深,所以,阿根廷想扩张自己在南美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东非成为了最大阻碍。
这种情况下,阿根廷应该和东非关系进一步恶化,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乌里武鲁上台后,不仅没有和东非作对,反而破天荒的加强了当前阶段和东非的合作。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乌里武鲁得位不正,在阿根廷不得人心。
这和意大利的贝尼托政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贝尼托是先成为意大利首相,然后调动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掌握国家大权的。
而乌里武鲁上台,是直接发动军事政变,因此,乌里武鲁在阿根廷国内的反对者众多,他的统治并不稳固。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