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钢铁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目标,太特市就能够借助赞比西河发展航运,安全性又高于沿海城市,再加上他本身陆地交通,还有矿产资源优势的重迭,可以说是最理想的钢铁工业基地。

    1929年,东非百万人口城市分布比较均衡,除了北方地区,还有西南以外,其他区域都有百万人口城市分布。

    除了人口规模达到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中小城镇发展也可圈可点,比如金沙萨,本格拉,欣代,索约等等。

    而工业和人口分布上,东部地区依旧占主要优势,中部,西部和东部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大湖区还有南方省份发展迅速。

    北方地区虽然乏善可陈,但这并不意味北方没有进展,随着东南非共同市场的建立,北方地区的机会也开始增加,尤其是随着阿比西尼亚,南德意志王国等经济的发展,他们的市场也随之增长。

    等到南德意志王国人口和经济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极大改善东非北方的经济区位条件。

    因为南德意志王国本身国土面积接近二百万平方公里,有形成大国的基础,只是其人口体量太小,不过南德意志王国人口突破千万规模,最长也就未来二三十年内的事。

    ……

    随着时间发展,东非其他方面的统计数据也开始逐渐出炉。

    “在1928年,帝国的钢铁产量达到了惊人的六千二百万吨,比十年前,增长了近二千万吨,比美国还要多一千多万吨,从美国近些年的钢铁产量判断,他们去年的钢铁产量应该在五千万吨以上。”

    “虽然帝国依旧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但是就近些年钢铁产量的增速上,我们是不如美国的。”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1920年后,帝国一直在对钢铁产业进行调整,尤其是国有钢铁企业,淘汰了大批落后产能。”

    “而这几年,钢铁产业增量中,很大一部分贡献来自民营钢铁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弗里德里希听着工业部的报告,对于目前东非钢铁产业发展,也有了大致了解。

    近十年来,东非新增的两千万吨钢铁产量中,大一部分来自外资和东非民间投资,而东非钢铁产业的主力,也就是那些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则一直在更新设备还有限制产能的盲目扩张。

    虽然,国有钢铁企业的产量变化不大,但是依旧在东非钢铁产量中占据大头,而且通过这些年的“瘦身”,变得更加精悍。

    相对应的,过去十年经济整体上是过热的,东非市场上对钢铁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而国有企业产量跟不上,自然也就促成了外资和民间资本自动补齐市场上的空缺。

    不过,世界钢铁产量发展最突出的还要属美国,美国的钢铁产量追平了前世同时期美国的钢铁产量,也就是五千多万吨。

    要知道,本时空里美国在工业上可是有着东非和德国两个强大对手,东非作为新兴经济体不用多说,德国工业同样不容小觑,在战后迅速恢复,并且没有前世战败国条约的限制。

    所以,美国钢铁产业在东非和德国两个同样比较强劲对手的竞争下,居然能达到前世同时期水平,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如今美国市场的“火热”程度。

    尤其是和东非对比后,就更加明显,要知道东非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同时市场规模也要大于美国,毕竟东非人口接近两亿,而美国只有一亿两千多万。

    也就是说,在不考虑海外市场的情况下,东非天然比美国多出将近八千万人口的市场,但是,美国的钢铁产量却只比东非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izhouchuangyeshilu/read/97/165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