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基建会议,拳头说话! (3/8)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nbsp; 话没说完,会议室里响起一阵阵小声骚动。

    不少人低头翻看自己手里的资料,显然没料到机械和人力的缺口这么大。

    机械还好办,让人连轴转的操持,勉强能保证运转。

    可人力的缺口是实打实的硬伤,铺管网本就是苦活、累活,在泥泞里跪着接管道,在污水里摸爬滚打是常事。

    以往能招到工人,全靠幸福城的经济模式撑着,这活收入高,能给家里换足量的营养浆,攒过冬的物资。

    可现在,几十万、近百万的迁徙者涌进来,幸福城整个经济体系都得重新洗牌。

    营养浆要不要收费?收多少?

    居住要不要收费?

    迁徙者挣到的钱,能换什么?能为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这些上层规则没敲定,下层的生产模式根本没办法执行。

    “候科长,恕我直言,不是我们不配合科技派的方案,是现实条件根本不允许,轻钢骨架看着快,但划定外城这些片区大多都是沙质土,雨水泡透了根本打不牢地基。冬天一来,冻土一冻一化,房子非塌不可,到时候别说应急,怕是要出更大的乱子!”

    “好,我会记录。”

    侯睿深吸一口气,胸腔微微起伏,笔尖重重画了个星号,将工务署提出的机械与人手缺口标记出来。

    隔行如隔山,让他们研究技术迭代可以,但跑去外面建设一窍不通。

    工务署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就得想办法解决问题。

    “继续,还有一个C模式,采用砖石结构,工业区的四个大型砖厂这些年虽然停了产,但窑炉、砖模这些家伙事都还在,检修一下应该能重新启动。”

    “按砖厂的旧产能估算,每条生产线的单日产量在二十五万块砖左右,极限压缩产能应该能达到三十万到四十万,四座砖厂全开的话,理论上一周能凑够约莫十万人左右的住房用料,这个数据工务署核实过吗?”

    “核实过,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我想说的,砖拱加覆土抗渗结构,其实是目前的最优解。利用砖块砌筑拱形结构的天然承重能力,再配合外层覆土实现防水,完全能摆脱对水泥和钢架的依赖,极端适合当下的阴雨天气。”

    侯睿推了下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多了几分希冀:“细说。”

    “好!”

    蓝妮换上工务署的存储器,显示出已经备好的图片。

    用激光笔点向一张剖面图,“首先是砌筑工艺,砖拱采用干砌法,不用混凝土勾缝,全靠砖块之间的咬合受力。这样一来,雨水顶多让砖块表面湿润,根本不影响砌筑稳定性。甚至小雨天反而更好,我们可以用黏土调浆勾缝,雨水能帮着黏土更快凝固,让缝隙更紧密。”

    “其次是施工节奏,覆土工序完全可以等雨后土壤微湿时再做,这时候的土黏性最好,铺上去不容易开裂,还能省去人工洒水的步骤。等于说,连续降雨非但不是阻碍,反而能帮我们省掉一半的养护功夫。”

    “还有实用性。”

    所有人眼神一亮,静静听着蓝妮讲道,“覆土层本身就是天然的隔热层和隔音层,冬天能挡寒风,夏天能隔暑气,住起来比轻钢房舒服得多,而且这种结构的防水性能其实优于普通砖混,雨水会顺着覆土层的坡度流走,根本渗不到拱顶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废土边境检查官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itubianjingjianchaguan/read/97/30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