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调查遇阻的艰难抉择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字,是他母亲生日与儿子出生年月的组合。柜门拉开,里面整齐码放着合同原件、护照、几张境外银行账户复印件。最深处,还有一个黑色硬壳笔记本,封面无字,边角略有磨损。

    他拿出来翻开,第一页写着一串数字和字母组合的代码:R4V3N_X7K9_M21。下面压着一行小字:“仅限极端情况使用。”

    这是“渡鸦”的联络方式。

    他曾答应自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碰这条线。这个人不在任何官方体系内,也不受法律约束,做过的事不能问,收的钱没有发票,唯一能确定的是——他从不失信。十年前一场商业泄密案中,正是这条隐秘渠道帮他找到了藏匿在东南亚的数据备份。代价高昂,过程危险,但他活了下来,真相也被揭开。

    亚瑟坐回电脑前,新建了一个加密文档。他打字很慢,每个词都反复斟酌,删改数次。最后写成这样:“需要确认一名人员跨境流动情况,请告知可行性及代价。”

    语言克制,信息模糊,尽可能减少暴露风险。

    光标在发送键上方闪烁。

    他知道这一按下去意味着什么。从此不再是在规则之内周旋,而是主动踏入灰色地带。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而且谁也不能保证“渡鸦”会不会反过来利用这条请求做文章——比如顺藤摸瓜反向定位他的设备,或者借机植入监听程序。更危险的是,如果内部真有眼线,哪怕只是设备残留痕迹,也可能引火烧身,牵连家人。

    但他也清楚,如果不查下去,艾迪的新剧永远悬在半空。那是一部筹备两年的现实题材作品,讲述基层医疗工作者的真实困境,预算近八千万,如今却被一笔来历不明的资金缺口卡住咽喉。投资方态度暧昧,董事会迟迟不批追加拨款,背后的操纵者显然不想让它问世。他已经拖得太久,不能再等。

    他拔掉网络线,关闭Wi-Fi和蓝牙模块,将电脑切换至纯离线模式。然后把文档复制到另一个加密分区,保存日志备份。做完这些,他重新接通网络,登录专用邮箱,附件加上伪装壳层——一个看似普通的PDF会议纪要,实则嵌套了多重加密压缩包。收件人填写那串代码邮箱地址。

    发送。

    页面显示成功后,他立刻清空回收站、浏览器缓存、邮件草稿箱,并用粉碎工具彻底删除原始文件。接着拔下U盘,用打火机点燃,看着它在金属托盘里烧成黑灰,塑料外壳扭曲变形,芯片发出细微爆裂声。

    电脑关机,电源线拔掉。

    他把笔记本放回保险柜,锁好。转身走向窗边,拉开窗帘一条缝。外面是深夜的城市,远处高楼还有零星灯光亮着,像是没睡的人在坚持。风掠过树梢,枝叶摇曳,投下的影子如同潜行者的轮廓。

    他站着没动。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他拿出来看了一眼,是公司系统自动推送的通知:明日股东会议议程更新,新增议题为“项目预算复审”。

    他没点开,直接关了屏幕。

    这时,楼下传来车辆驶离的声音,轮胎碾过路面的节奏很轻,但连续不断。他低头看了看表,凌晨三点十七分。这个时间还有人在进出小区,不常见。尤其这栋楼多为独居上班族,作息规律,极少夜出。

    他拉紧窗帘,走回书桌,打开最底层抽屉,翻出一个老式录音笔。这是他多年前做调查记者时用的设备,不用联网,只能本地存储,抗干扰性强,也无法远程窃听。他按下测试键,红灯亮起,正常。

    他把它放在手边,顺手将椅子往墙角挪了半米,确保从门口看不到桌面操作。角度调整完毕,他再次打开笔记本——这次连的是另一台备用机,系统干净,从未连接过公司网络,硬盘全盘加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飞来的儿子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ilaideerzi/read/97/8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