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至行业平均值的一半,用户平均停留时长突破二十三分钟。财务主管在群里发了个表情——一只眯眼笑的猫,没说话,但所有人都懂那是什么意思。
下午两点,亚瑟正在修改演示文稿,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A公司项目负责人。对方语气沉稳:“我们想提前考察,明天上午能安排吗?”
“可以。”
“这次不只是走流程。我们要看实际运转效率,包括用户反馈如何转化为产品调整。”
“没问题。”亚瑟声音平静,心里却已迅速调度全局,“明天见。”
挂了电话,他叫来小亚明:“准备一场真实的演示。不彩排,不预设结果,就按现在的节奏来。”
“懂了。”少年坐到操作台前,调出实时数据流,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如飞,“正好‘旧城叙事’的测试版刚上线,用户投票结果也出来了——八成以上希望增加角色背景支线。”
“那就加。”
“可原计划里没有这部分预算。”
“现在有了。”亚瑟打开审批系统,批了一笔应急资金,“先做出来,再谈成本。信任一旦建立,就不能让它等。”
第二天九点,A公司代表准时到达。一行三人,穿着深色西装,表情严肃,脚步整齐得像阅兵。亚瑟没带他们去会议室,而是直接进了数据监控室。大屏正在滚动播放用户留言摘要,文字不断浮现、滚动、消失,像一场无声的对话洪流。其中一条被放大显示:“如果主角小时候见过海,他的选择会不会不一样?”
负责人皱眉:“这是……真实反馈?不是运营引导的?”
“来自三千两百名读者的真实留言,”小亚明接过话,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这是最高频的提问。我们据此重写了主角童年片段,并在昨晚发布了新版本。目前满意度提升十九个百分点,社区讨论热度增长近三倍。”
对方没说话,盯着屏幕看了很久,眼神从审视慢慢转为思索。演示结束后,几人低声交谈几句,领头的男子对亚瑟说:“你们现在做的事……有点意思。不是迎合用户,是在重建关系。”
当天晚上,续约协议发了过来,附带一封邮件:追加试点项目预算,要求一个月内提交阶段性成果。
晚上十一点,办公室灯还亮着。亚瑟站在玻璃幕墙边,看着楼下逐渐稀疏的车流。城市的灯火像星群落进人间,一层层铺展向远方。手机震动了一下。来电显示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听说了。”艾迪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语气平缓,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他们签了。”
“嗯。”
“还追加了预算?”
“说了。”
她停顿了一瞬,仿佛在衡量这句话的重量:“你终于走到了我能看见的地方。”
亚瑟望着远处楼宇间闪烁的灯光,嘴角微微扬起,没回答,只是轻轻笑了笑。三年前,他们在一次行业峰会上相遇。那时他说:“我想做一个让用户说话的产品。”她笑:“那你得先让人相信你在听。”如今,他们终于走到了那个“相信”的起点。
电话挂断后,艾迪坐在剪辑室角落,手里握着一杯凉透的茶。监视器还在播放未定稿的剧本画面,镜头缓缓扫过一条老巷,墙上斑驳的涂鸦写着:“别忘了我们说过的话。”她盯着看了一会儿,眼神柔和了一瞬,然后伸手按下暂停键。
第三天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