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第二十一折 扬威与怀远
“西域定策”迅速得到执行。皇甫嵩虽然更渴望一场酣畅淋漓的远征,但对新帝赋予他前线指挥全权、并展示军威的决策也表示接受。大乾边军在玉门关外的雄壮军容,以及“飞骑营”干净利落的战术行动,极大地震慑了乌孙及其追随者,也安定了西域惶惶的人心。
而青年参议阁使团则不辱使命,他们利用对西域各国文化、政治的深入了解,以及灵活务实的外交手腕,成功地说服了高昌、于阗等国坚定地站在大乾一边。他们甚至设法接触到了龟兹国内不满乌孙统治的贵族势力,暗中给予了支持。
与此同时,经济制裁和文化宣传的效果也开始显现。乌孙虽然军事强悍,但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很大程度上依赖丝路贸易。贸易中断导致其内部物资开始短缺,物价飞涨,怨声渐起。而大乾对友好邦国的慷慨,则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面对大乾的军事压力、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和内部分化,那位雄心勃勃的乌孙首领,终于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大乾新帝的决心和能力,也高估了自身联盟的稳固性。继续强硬对抗,很可能导致自身势力的崩溃。
数月后,乌孙派遣使者来到长安,表示愿意谈判。风澈在太极殿接见了乌孙使者,态度不卑不亢。他明确提出了大乾的条件:乌孙军队必须无条件退出龟兹,恢复龟兹合法王统(由龟兹国内部协商,但必须亲善大乾及丝路合作),保证商路安全,赔偿大乾商队损失。
经过几轮艰苦的谈判,在强大的综合压力下,乌孙最终基本接受了大乾的条件。西域危机,以不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方式,得到了圆满解决。大乾的威信不仅得以维护,甚至更胜往昔。西域诸国见识了新帝风澈刚柔并济的手腕,对丝路合作的信心更加坚定。
第二十二折 启明:照见未来
西域危机的成功化解,标志着风澈作为帝国新主的地位彻底稳固。他不再是先帝羽翼下的储君,而是一位能够独立驾驭帝国航船、应对复杂挑战的成熟帝王。
启明元年秋,在庆祝西域平定、万国来朝的盛大典礼上,风澈宣布了一系列旨在巩固成果、面向未来的新举措:
正式成立“万国医学院”与“丝路理工学院”,汇聚东西方顶尖学者,系统性地进行医学、数学、天文、航海、格物等领域的融合研究与人才培养。
颁布《丝路商税通则》与《市舶司管理新规》,在总结前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贸易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启动“帝国陆海舆图勘测计划”,旨在绘制覆盖更广区域、精度更高的陆地与海洋地图,为未来的探索与发展奠定基础。
在青年参议阁下,增设“军事战略研究”与“海事开拓”两个常设委员会,将之前的推演和研讨制度化。
夜幕降临,长安城灯火璀璨,犹如星河落于人间。风澈独自一人,再次来到长乐宫那株桑树下。经过一年的风风雨雨,桑树又在春风中萌发出嫩绿的新芽。
他抚摸着粗糙的树皮,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年,他失去了最坚实的依靠,也扛起了最沉重的责任;经历了内外的挑战,也赢得了初步的胜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皇所说的“织机”的含义——它编织的,不仅是利益与文明,更是责任与担当,是过去与未来。
“父皇,您看到了吗?”他轻声低语,“您留下的织机,儿臣会守护好,也会让它继续编织下去,直到更遥远的未来。”
他抬起头,望向繁星点点的夜空。启明星在东方天际熠熠生辉,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他知道,属于他的“启明”时代,刚刚拉开序幕,前路依然漫长,充满未知。但这台命运的织机,必将在他和后来者的手中,继续运转,编织出更加波澜壮阔、绚烂多彩的文明图景。而那株古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