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朕给你一道密旨,”慕容冷越转身,目光如炬,“着你以巡察漕运、体察海贸之名,亲赴江南。明面上,是肯定海贸成果,稳定商界人心。暗地里,授予你临机专断之权,查清走私网络,揪出幕后黑手,但切记,动作要快、要准,更要控制影响,不可引发东南动荡。同时,你要设法安抚西北边军,朕会下旨,提高边军饷银,并选派青年参议阁中精通军务、了解西域者,赴边地宣讲新战略,解释朝廷苦心。”
“儿臣明白!”风澈肃然领命。他知道,这是一次远比参合陂抗疫、终南山对话更为复杂的任务,它关乎帝国的内部治理与稳定。
第十四折 江南烟雨暗惊涛
风澈的江南之行,轻车简从,却暗藏锋芒。他首先抵达扬州,这座因运河与海贸而极度繁华的都市,此刻正沉浸在一种微妙的紧张气氛中。太子驾临,明面上是鼓励海贸,视察市舶司,接见番商(包括阿尔·菲达),参观造船工坊,一派祥和。
但暗地里,风澈带来的精干人员,已与柳明渊秘密接上头,并调动了皇家内卫的部分力量,开始顺着柳明渊提供的线索,悄无声息地展开调查。他们查阅市舶司档案,跟踪可疑商船,监听相关人员的动向。
调查进展比预想的还要顺利,也更为触目惊心。一个以扬州巨贾沈万金为首,勾结市舶司副提举、乃至一位户部侍郎公子,并通过海商将利益输送给某位在朝中颇有影响力的宗室郡王的走私网络,逐渐浮出水面。其走私规模之大,涉及人员之广,令风澈也为之咋舌。
然而,就在风澈准备收网之际,他接到了来自西北的紧急密报。陇右节度使、出身军功世家的老将皇甫嵩,联合数位边镇将领,上了一道措辞更为激烈的奏折,不仅重申边备空虚之忧,更直接指责“东南蠹虫蚀国,朝中有人与之呼应,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言辞间,已带有几分逼宫的意味。
几乎同时,江南这边也出现了异动。沈万金似乎察觉到了危险,开始频繁活动,试图销毁证据,并派人散布谣言,称太子此行实为打压海贸,搜刮商贾,甚至暗中与一些对现状不满的番商接触,煽动他们向风澈请愿施压。
一时间,风澈仿佛置身于漩涡中心,东南与西北的压力同时袭来,朝中保守势力也趁机鼓噪。他意识到,对手并非束手待毙之辈,他们正在利用朝野的舆论和边军的压力,试图迫使自己投鼠忌器,甚至搅黄整个调查。
深夜,扬州行馆内,烛火摇曳。风澈对着江南舆图与西北边关图,久久沉思。柳明渊侍立一旁,面带忧色:“殿下,如今内外交迫,若强行查办沈万金,恐东南震动,若退让,则国法荡然,贪腐更炽。而西北边军那边,若不安抚,恐生变乱。”
风澈抬起头,眼中却并无慌乱,反而闪过一丝决断:“柳御史,你可知,为何贪腐能成气候?边军为何怨声载道?”
“臣……请殿下明示。”
“因其利益受损,或自觉受损;因其信息不畅,易被煽动;更因我们未能让他们看到,在新的格局下,他们同样能拥有更好的未来。”风澈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朦胧的烟雨,“所以,不能只破不立。查,要雷厉风行地查!但查完之后,更要让他们看到新的出路。”
他迅速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第一,以雷霆手段,连夜抓捕沈万金及市舶司涉案官员,查封其账册、货栈,人赃并获。行动务必迅速保密,避免引发大规模恐慌。同时,立即公布部分确凿证据,以正视听,打击谣言。
第二,亲自接见那些被煽动的番商,包括阿尔·菲达,明确告知朝廷打击走私、整顿市场的决心,正是为了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保护守法商人的长远利益。宣布将改革市舶司制度,提高透明度,简化手续,并邀请番商代表参与监督。
第三,八百里加急,以太子名义亲自给皇甫嵩及诸位边将回信。信中,首先充分肯定他们为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