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星轨交织,智慧长河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方。不同语言、不同服饰、不同信仰的学者们聚集于此。为了一个数学公式的解法,为了行星轨道应该是圆形还是椭圆形,为了光线是粒子还是波,为了大地的真实形状,常常争得面红耳赤,需要通晓多国语言的译官疲于奔命地沟通。羊皮纸、竹简、绢帛、草纸……各种载体的典籍堆满了书架,算筹、沙盘、星盘、简易的透镜……各式各样的工具摆满了案几。

    慕容冷越和风染霜给予了格物院极大的支持与自由。他们不定期微服前往,往往静坐一隅,聆听那些激烈的辩论。风染霜以其过人的领悟力,尤其对数理与天文展现出浓厚兴趣,她时常用一种直觉式的提问,打破学者们固有的思维框架,例如曾问托勒密:“若依先生之模型,星辰运行如精密机括,那驱动这机括的‘力量’源自何处?可是如同我朝所言,乃气之流行,阴阳之推荡?”这一问题,竟引发了关于宇宙动力学的最初思考。

    第一次大型合作项目,便是联合观测并验证托勒密和大乾司天监各自预测的一次月食。双方将推算方法、所用仪器、历史数据完全公开,反复校验。观测当晚,慕容冷越亲临格物院专设的观象台,与诸国学者一同,见证了月影精准地遮蔽玉盘,与联合推算的结果几乎不差分毫。那一刻,不同文明背景的学者们忘情地欢呼,紧紧握手,对自然规律精准性的共同敬畏,瞬间消弭了所有隔阂。

    成功的合作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更大规模的项目随即展开:

    · 《寰宇星鉴》计划:汇集大乾、波斯、希腊、天竺、埃及等各文明体系的星图与观测记录,去伪存真,统一命名与坐标系,试图绘制出一幅覆盖整个北半球、更为精确的星图。过程中,大乾的“三垣二十八宿”体系与西方的黄道十二宫体系发生了激烈碰撞,最终催生了一种融合双方优点的新的星官划分与命名方案。

    · 《万邦药典》编纂:系统整理丝路沿线各国、各地区的药材、药方与治疗经验。大乾的太医署、波斯的医学院、天竺的阿育吠陀医师、草原的萨满……各自贡献其智慧。这不仅是一次医学知识的集大成,更在交流中发现了许多药材的新功效,以及不同医学理论体系间的互补性。例如,波斯外科处理创伤的技术与中医的内服调理相结合,显著提高了战伤救治的成功率。

    · 江河治理联合考察:组织大乾、波斯、埃及的水利专家,联合考察黄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的水文特性、泥沙淤积规律及治理经验。不同流域的治理智慧相互启发,大乾的堤防技术与波斯的坎儿井、埃及的尼罗河丈量术交流互鉴,诞生了许多新的水利工程思路。

    · “格物”探究:对光线、声音、磁石、热现象等展开基础性的探究。利用波斯传来的透明琉璃磨制出更精良的透镜,观察到了微生物和更遥远的星辰;不同地区的学者对磁石指南现象提出了各种假说,虽然未能达成一致,但记录下了详尽的实验现象,为后世研究留下了宝贵资料。

    慕容冷越领导下的朝廷,为格物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学者们的研究需求,无论是罕见的典籍,还是特殊的材料,都尽力满足。他们的研究成果,被要求详细记录,由专人整理、誊抄,不仅存入皇家书库,还通过丝路合作总署的渠道,择其要者分发至沿线各国有意愿的学府或研究机构。知识的创造、记录与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率与广度。

    数年后,当第一部多文明学者共同校订的《寰宇星鉴》(初版)在格物院完成,当根据《万邦药典》新方配制的药剂在异国他乡扑灭了一场瘟疫的消息传回,当依据联合考察建议修建的新型水渠在干旱之地引来清泉……格物院的价值,已无需任何言辞证明。

    长乐宫内,慕容冷越、风染霜与穆罕默德王子再次于桑树下聚首。石桌上摊开的,正是那幅融合了东西方智慧的《寰宇星鉴》草稿。

    “昔日,我们以丝绸为引,连接的是物质的流转。”慕容冷越遥望星空,语气中带着一丝超越尘世的慨然,“今日,我们以格物为舟,航行于智慧的海洋。这星轨交织之处,便是人类理性光芒所能照亮的疆域。”

    风染霜依偎在皇帝身侧,指尖轻点星图上新标注的一颗暗星,那是联合观测中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read/97/44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