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雨林深处的桑歌:橡胶与蚕茧的和鸣
回到藏北后,卓玛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就收到了莫阿娜的视频电话。屏幕里,莫阿娜站在一片茂密的雨林里,身后是高大的橡胶树,她的脸上带着焦急:“卓玛,我们塔希提的雨林桑园遇到麻烦了!最近雨林里的温度越来越高,橡胶树的汁液减少了,而且有一种叫‘雨林桑螟’的虫子,开始吃桑苗的叶片,再这样下去,桑园就要被虫子毁了!”
卓玛立刻把情况告诉了苏尔玛和守苗爷爷。苏尔玛看着“全球桑蚕文化地图”上的塔希提,眉头紧锁:“雨林气候湿热,病虫害容易滋生,而且橡胶树和桑苗混种,生态关系复杂,我们得去塔希提看看,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这次,除了苏尔玛、卓玛、守苗爷爷和卡米拉,奥莉娅也主动加入了支援队——她在非洲处理过桑蚕病虫害,有丰富的经验。一周后,五个人登上了飞往塔希提的飞机。
飞机降落在塔希提的机场,莫阿娜早已在机场等候。她带着大家坐上小船,沿着河流向雨林深处驶去。两岸的雨林郁郁葱葱,高大的橡胶树直插云霄,鸟儿在林间鸣叫,蝴蝶在水面上飞舞,景色虽美,却也透着湿热的压抑。
“前面就是我们的桑园,”莫阿娜指着前方一片开阔地说,“我们在橡胶树林里开辟了小块土地种桑苗,本来想让桑苗和橡胶树共生,没想到现在出了问题。”
大家下船走进桑园,立刻感受到了湿热的气息——空气里弥漫着水汽,桑苗的叶片上挂着水珠,却依然能看到被虫子啃过的痕迹,有的叶片上甚至还趴着绿色的桑螟幼虫。奥莉娅蹲下身,用镊子夹起一只幼虫,仔细观察:“这是‘雨林桑螟’,专门吃桑苗的叶片和嫩芽,繁殖速度很快,普通的杀虫剂会污染雨林,不能用。”
守苗爷爷则拿着温度计和湿度计,在桑园里测量:“温度比去年高了2℃,湿度85%,这种湿热环境正好适合桑螟生长。而且橡胶树的汁液减少,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影响了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苏尔玛走到橡胶树旁,摸了摸树干上的割胶口——里面的汁液缓慢地渗出,比正常情况少了一半。“我们得找到一种既能防治桑螟,又不破坏雨林生态,还能帮助橡胶树恢复的方法,”苏尔玛说,“不能只考虑桑苗,要兼顾整个雨林的生态平衡。”
莫阿娜突然想起了什么:“雨林里有一种叫‘除虫菊’的植物,当地老人说它能驱赶虫子,而且对人和动物没有危害。我们可以用除虫菊的汁液做天然杀虫剂吗?”
奥莉娅眼睛一亮:“当然可以!我们在非洲就用过天然植物杀虫剂,效果很好。除虫菊里的除虫菊酯能杀死桑螟,而且降解快,不会污染环境。”
卓玛则注意到橡胶树周围的落叶:“这些落叶腐烂后能做有机肥,我们可以把落叶收集起来,和蚕砂混合,埋在桑苗根部,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能改善土壤结构,帮助桑苗抵抗病虫害。”
守苗爷爷也有了想法:“我们还可以在桑园里养‘雨林瓢虫’——瓢虫是桑螟的天敌,能吃掉桑螟的幼虫和卵,而且不会伤害桑苗和橡胶树,这是生物防治的方法,最适合雨林生态。”
当天下午,大家就行动起来。莫阿娜带着雨林里的村民,去采摘除虫菊;奥莉娅则指导村民们如何提取除虫菊汁液,如何稀释后喷洒在桑苗上;卓玛和卡米拉收集橡胶树的落叶,和蚕砂混合制成有机肥;守苗爷爷则联系塔希提的农业研究所,让他们送来“雨林瓢虫”的虫卵。
三天后,“雨林瓢虫”的虫卵送到了。守苗爷爷把虫卵小心翼翼地放在桑苗的叶片上,每天观察虫卵的孵化情况。一周后,虫卵孵化出了小小的瓢虫幼虫,它们立刻爬到桑螟幼虫旁边,开始捕食——看着瓢虫幼虫吃掉桑螟幼虫的场景,村民们都兴奋地欢呼起来。
与此同时,除虫菊杀虫剂也发挥了作用,桑苗上的桑螟明显减少,新的叶片开始生长;落叶有机肥埋在土壤里后,桑苗的根系变得更粗壮,橡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