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丝路织星河:全球桑蚕共融图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安第斯的高原到非洲的沙漠,从蒙古的草原到斐济的海岛,一条无形的桑蚕丝路,已经在全球织展开来。

    第二天的“全球桑蚕文化论坛”上,苏尔玛作为主旨发言人,站在巨大的LED屏幕前,身后播放着乔瓦尼拍摄的纪录片片段:安第斯工坊的老织机、非洲沙漠的桑苗、蒙古草原的蚕室、斐济海岛的染坊,还有各国匠人协作的场景——奥莉娅教莱拉用椰子纤维防盐,妮娜帮莱拉搭支架,守苗爷爷给海南的桑苗做组培,周明远教非洲匠人缫丝……

    “三十年前,我丈夫驾着船,带着桑苗种子穿越太平洋,他说,桑丝能连接不同的土地。”苏尔玛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现在,我们做到了。我们用桑苗跨越了沙漠与绿洲的界限,用桑丝连接了高原与海岛的距离,用协作打破了文化与地域的隔阂。未来,我们希望能建立‘全球桑蚕文化协作网络’,让每一片土地上的桑蚕匠人,都能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市场,让桑蚕文化成为促进全球文化交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论坛结束后,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桑蚕组织代表,在会场外的草坪上,共同种下了一株“全球混种桑苗”——这株苗是用安第斯三系混种桑、非洲沙漠桑、蒙古草原桑、海南海桑、斐济海岛桑的枝条嫁接而成的,叶片呈现出不同的绿色,象征着不同文化的融合。代表们围着桑苗,手拉手唱起了各自国家的桑蚕民谣,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旋律,在上海的天空下交织在一起,像一首跨越国界的丝路之歌。

    博览会闭幕后,苏尔玛和卡米拉没有立刻回安第斯,而是跟着周明远去了海南。海南的桑蚕研究所里,“海陆双适应桑苗”已经培育出了第一批组培苗,叶片肥厚,根系发达,正被装进营养钵里,准备运往东南亚和非洲的沿海地区。

    “这些苗能在盐度0.8%的土壤里生长,抗台风能力也很强,”周明远指着苗床上的桑苗,“我们和太平洋岛国农业组织合作,下个月就会派技术人员去斐济、瓦努阿图,指导当地匠人种植‘海陆双适应桑苗’,还会在当地建立育苗基地,让他们能自己培育桑苗,不用再依赖进口。”

    在海南的海边桑园里,苏尔玛看到了莱拉寄来的新照片:斐济的“海岛桑蚕文化工坊”已经建成,木屋里摆着织机和染缸,墙上挂着各国桑蚕文化的照片,莱拉正带着几个斐济女孩学习植物染,她们手里拿着“碧海桑丝”方巾,笑得格外灿烂。照片的背面,莱拉写着:“苏尔玛奶奶,我们的桑园里,已经有了来自安第斯、非洲、中国的桑苗,它们像一家人一样,在太平洋的阳光下一起生长。”

    离开海南前,苏尔玛收到了乔瓦尼的视频电话。视频里,乔瓦尼正站在意大利的丝绸之都科莫,身后是一家百年丝绸工坊的老板:“苏尔玛,科莫的匠人看到你们的‘碧海桑丝’方巾后,都很感兴趣,他们想和你们合作,用科莫的提花技术,结合你们的植物染,开发‘丝路共融’系列丝绸服装,明年在米兰时装周上发布!”

    苏尔玛笑着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桑蚕文化的丝路,已经从上海延伸到了巴黎、米兰,从太平洋延伸到了地中海,未来,还会延伸到更多的地方,连接起更多的人,更多的文化,更多的希望。

    第二章 米兰时装周:丝韵耀国际

    米兰时装周的后台,一片忙碌而紧张的氛围。“丝路印记”品牌的模特们正在化妆,她们的妆容以自然裸妆为主,眼尾用海娜花染的蓝色眼线点缀,与身上的“海岛丝路”系列服装相呼应。卡米拉和莱拉正蹲在地上,给一件紫色桑丝长裙做最后的调整——这件裙子用斐济的海娜花染成渐变紫,裙摆处绣着安第斯的桑枝、非洲的椰枣叶、中国的祥云和意大利的橄榄枝,边缘用蒙古草原的羊毛做装饰,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各国匠人的心血。

    “还有五分钟就到我们上场了!”艾拉拿着对讲机,快步走过来,“苏尔玛奶奶,您和***爷爷、奥莉娅、妮娜他们,都准备好了吗?压轴环节需要你们一起上台,和模特们谢幕。”

    苏尔玛整理了一下身上的传统安第斯披肩,披肩上的桑丝流苏在灯光下泛着光泽:“都准备好了,艾拉。这不仅是一场时装秀,更是一场全球桑蚕文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read/97/44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