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密西西比河畔棉桑融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草染蓝色,核桃壳染褐色,这是乔克托族的传统染料。”密西西比河的河水泛着浑浊的黄褐色,岸边的靛蓝草长得郁郁葱葱,埃塔弯腰,小心地采摘靛蓝草的叶片:“以前我妈妈教我,采靛蓝草要留根,明年还能再长,不能断了念想。”

    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就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小规模洪水,刚铺好的玉米秸秆固土带被冲垮了一半,刚嫁接好的桑苗也被泥水淹没了大半。托马斯急得直跺脚:“每年汛期都有这种情况,以前桑苗被淹过后就会烂根,根本没办法!”

    风澈看着被冲垮的固土带,突然想起塔维说过的“柳枝扦插+玉米秸秆”固岸法:“柳枝的根系发达,扦插后能快速生长,和玉米秸秆一起固土,比单纯用秸秆结实!”众人立刻行动起来,男人们去河岸的柳树林砍柳枝,塔维则指导大家把柳枝剪成半米长的段,斜插在河岸的泥土里,再用玉米秸秆填满缝隙:“柳枝扦插后七天就能生根,以后再发洪水,就能挡住大部分泥水,不会再冲垮桑园了。”

    洪水刚退,又一场危机袭来——桑苗出现了“肥害”。虽然沼液降解了部分化肥残留,但土壤深层的化肥还是渗透到了桑苗根部,新长出的叶片边缘开始焦枯,像被火烤过一样。埃塔看着焦枯的桑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要是桑苗死了,这门手艺真的要断了,乔克托族的根就没了……”

    索菲亚突然想起墨西哥的“仙人掌汁液解肥法”:“密西西比平原的仙人掌,汁液能中和土壤里的化肥!我们快去采仙人掌,榨汁稀释后淋灌桑苗!”众人立刻去附近的荒地采仙人掌,小石头用石臼把仙人掌捣烂,榨出淡绿色的汁液,再和水按1:10的比例混合,装在喷壶里淋灌桑苗根部。三天后,桑苗的焦枯叶片渐渐恢复了绿色,守苗爷爷松了口气:“仙人掌汁液不仅能中和化肥,还能增加土壤的保水性,真是救了急。”

    与此同时,阿琳和索菲亚也跟着埃塔学起了乔克托棉桑混织。每天上午,埃塔都会坐在织机前,借着窗外的天光,手把手地教阿琳“棉桑混纺法”:“桑丝要先放在河水里泡两天,泡软后再和棉花捻在一起,比例是1:2,这样织出的织物又软又韧。”她指着织机上的丝线,“捻线的时候要顺时针转,这是乔克托族的方向,能让纤维更紧密。”

    索菲亚则试着改良传统染料。她把危地马拉的靛蓝染料和本地的核桃壳染料按2: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少量玉米淀粉:“这样染料的颜色更均匀,还能附着在棉纤维上,洗的时候不会掉色。”她还教阿琳用彩色棉替代部分桑丝:“彩色棉不用染色,和桑丝混纺后,织锦的颜色更丰富,还能省不少染料。”

    可第一次织出来的织锦,却出了问题——棉桑纤维的张力不一样,织的时候线总断,河龟图腾的壳歪歪扭扭,靛蓝色的染料还在织物表面起了皮。莱拉看着织坏的锦,眼圈红了:“这样的锦根本卖不出去,哥哥肯定还是要去汽车厂……”

    埃塔摸了摸织坏的锦,突然说:“我们可以在棉桑纤维里加一点玉米纤维,玉米纤维的张力介于两者之间,能让线更韧;染完色后,要用河水洗三遍,再晾干,这样染料就不会起皮了。”

    阿琳立刻按照埃塔的方法,在棉桑纤维里混入玉米纤维,捻成线后再织;染完色后,索菲亚和莱拉一起把织锦拿到密西西比河水里清洗,河水的流动带走了多余的染料。这次织出来的织锦,棉桑纤维紧密交织,河龟图腾的壳圆润饱满,靛蓝色的染料均匀附着在织物上,像密西西比河的水波一样柔和。当阿琳把织锦铺在织机上时,埃塔的眼睛亮了:“这就是我年轻时织的棉桑混织!颜色亮,又结实!”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琳和索菲亚跟着埃塔改良织法:他们用玉米纤维增强混纺韧性,用河水漂洗染料,还把乔克托族的新图腾——玉米、河龟、密西西比河渔船织进锦里,让织锦更有平原特色。当他们把第一块“河韵棉桑织”拿到新奥尔良的手工品集市上时,立刻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织锦多少钱?我要给巴黎的女儿当嫁妆!”一位来自法国的游客举着欧元喊道,“我在北美旅行了半年,从没见过这么有原住民特色的织锦!”

    一位来自纽约的手工品展会代表更是当场定下了四百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read/97/44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