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乌蒙山,虽然给村里带来了收入,但也给桑园和环境带来了压力。“我们去看看。”他立刻和阿黑、阿竹赶往生态旅游区。
旅游区的桑园里,几株紫纹蜜桑苗被踩得东倒西歪,叶片破碎,旁边的地上散落着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几位村民正围着几个游客理论,气氛十分紧张。“你们怎么能随便踩桑苗?这可是我们用来培育彩色蚕丝的!”一位村民激动地说道。
游客们也有些不服气:“我们就是想拍几张照片,没想到会踩坏苗,而且这里也没有禁止踩踏的标志啊!”
风澈连忙上前调解:“大家别激动,都是误会。游客朋友们,非常抱歉,我们的标识牌还没完善,让你们不清楚注意事项;乡亲们,也请冷静,游客们不是故意的,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他先让阿竹带着村民们把受伤的桑苗移栽到温室里养护,又让阿黑安排人清理垃圾,然后对游客们说:“非常感谢大家来我们这里旅游,为了保护桑园环境,我们会尽快完善标识牌,设置专门的拍照区域,也会安排志愿者引导大家文明游览。”
游客们见风澈态度诚恳,也纷纷道歉:“对不起,我们不该随意踩踏桑苗,以后会注意的。”
解决了眼前的矛盾,风澈立刻召集联盟成员开会,商量生态旅游的规范管理问题。“游客越来越多,管理必须跟上,不能因为旅游影响了桑蚕生产。”风澈说道,“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划分功能区域,把桑园分成生产区和游览区,游览区设置专门的步道和拍照点;二是组建志愿者队伍,由学堂的孩子们和年轻村民组成,负责引导游客、讲解桑蚕知识;三是开发环保纪念品,比如用桑枝制作的垃圾袋、桑叶书签,提醒游客保护环境。”
大家都非常赞同。阿黑立刻安排人在桑园里搭建木质步道,设置“禁止踩踏”“禁止乱扔垃圾”的标识牌,还在游览区设置了几个观景台,方便游客拍照;阿雅带领绣娘们用桑丝制作了志愿者马甲,上面绣着“云间桑香环保使者”的字样;学堂的孩子们积极报名成为志愿者,小石头和小娟还编写了《文明游览手册》,分发给每一位游客。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桑蚕文化,同时保护桑园,风澈还设计了“桑蚕环保体验项目”:游客可以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参与桑叶采摘、蚕沙清理等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结束后可以获得环保纪念品;还可以参观桑蚕废弃物处理站,了解桑枝、蚕沙如何被制成肥料和饲料,实现循环利用。
“原来蚕沙还能当肥料,桑枝能做饲料,太神奇了!”一位游客参观完处理站后,感慨地说道,“以后我们一定会文明游览,保护这里的环境。”
随着规范管理的实施,生态旅游区的秩序越来越好,游客们文明游览,桑园环境得到了保护,村民们也更加欢迎游客的到来。阿黑笑着说:“现在游客越来越多,大家的收入也增加了,而且通过游客的宣传,更多人知道了我们的高山桑蚕文化。”
第三章 深加工产品的破局与新生
蓝丝研发成功、生态旅游规范后,风澈把目光投向了桑蚕深加工产业。之前联盟主要以销售蚕丝、绣品等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要是能开发出蚕丝面膜、桑蚕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利润能提高好几倍。
可研发深加工产品并不容易。风澈带着阿雅、陈老伯去京城考察了多家桑蚕深加工企业,发现市面上的蚕丝面膜大多添加了化学成分,不符合高山桑蚕“纯天然”的定位;桑蚕保健品则因为口感不佳,市场反响平平。
“我们要做就做纯天然的产品,不用任何化学添加剂。”风澈在考察回来的会议上说道,“蚕丝面膜的核心是蚕丝蛋白,我们可以用缫丝过程中产生的废丝提取蚕丝蛋白;桑蚕保健品可以用桑果、桑叶、蚕蛹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保证口感和营养。”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陈老伯负责提取蚕丝蛋白,他把缫丝过程中产生的废丝收集起来,用温水浸泡、蒸煮、过滤,提取出纯净的蚕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