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天下桑香续:山海织新章 (2/9)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琉球的都城那霸港,百姓们顶着寒风在码头等候。看到船上卸下的缫丝机零件和桑苗,孩子们围着风澈怀里的寒桑苗叽叽喳喳,用生硬的大乾话问:“这是什么苗?能在雪地里长吗?”风澈蹲下来,把花盆递给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这是寒桑苗,等它长大,叶子能喂蚕,蚕丝能织暖和的衣服给你们穿。”

    琉球的蚕房建在半山腰,四面通风,寒风从缝隙里灌进来。陈老伯一进蚕房就皱起眉头:“这样的房子可不行,冬天蚕宝宝会冻僵的。得把墙壁糊上黄泥,再搭个夹层,里面填上干草保温。”他指挥当地匠人在墙角砌炭火灶,“灶口要通向室外,防止烟雾熏到蚕宝宝,烟囱要高过屋顶,不然积雪会堵住。”

    风澈则带着惠子去勘察桑园。琉球的寒桑林长在背风的山谷里,枝头挂着冰棱,叶片早已落尽。“寒桑的根系很发达,能扎到地下三尺深的暖土层。”风澈用铲子挖开冻土,露出红褐色的根系,“我们可以在树干周围挖沟,填上腐熟的桑枝肥,既能保暖,又能给桑树补充营养。”

    惠子蹲在一旁记录,笔尖冻得发僵:“我国百姓之前只会把桑枝砍下来烧火,没想到还能做肥料。”她看着风澈冻红的手指,连忙递上暖手炉,“先歇会儿吧,等太阳出来再忙活。”

    可没等太阳升起,一场暴雪突然降临。蚕房的屋顶被积雪压得吱呀作响,风澈和陈老伯冒着风雪爬上屋顶,用木杆清扫积雪。“快把暖炭都搬进蚕房!”陈老伯大喊着,雪花钻进他的衣领,“蚕卵要是冻坏了,就前功尽弃了!”

    惠子带着百姓们把炭火盆搬进蚕房,又用棉被堵住门窗的缝隙。风澈抱着那盆寒桑苗,躲在蚕房的角落,把狐裘裹在花盆上。直到暴雪停歇,蚕房里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两丈八,蚕卵安然无恙,寒桑苗的嫩芽也没被冻伤。

    守苗爷爷培育的耐寒桑苗,半个月后由快马送抵琉球——那是寒桑与北地铁叶桑的杂交品种,枝条粗壮,叶片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取名“雪桑”。风澈和惠子带着百姓们在山谷里栽种雪桑苗,用稻草裹住树干,再铺上一层腐熟的海藻肥。“海藻肥能抗寒,还能防止害虫咬根。”风澈一边示范一边说,“等明年春天,这些雪桑就能发芽长叶了。”

    缫丝机也很快安装完毕。陈老伯教匠人们如何调节炭火温度,如何处理冻结的丝胶:“把蚕茧放进温水里浸泡半个时辰,再用木梳轻轻梳理丝头,这样缫出的丝就不会断了。”第一个琉球匠人成功缫出丝线时,蚕房里响起了欢呼声,惠子看着那根洁白的蚕丝,眼眶湿润了:“以后,我国百姓也能织出自己的丝绸了。”

    风澈在琉球待了一个月,把《桑蚕寒地图谱》翻译成琉球文字,还画了许多插图,从桑苗栽种到蚕病防治,一一标注清楚。离开那日,惠子送给风澈一个珍珠香囊,里面装着晒干的寒桑叶:“这是我国的寒桑叶,带着海风的味道,你拿回去给守苗爷爷研究,说不定能培育出更好的桑种。”

    船队启航时,那霸港的百姓们举着刚织出的小块丝绸,挥手送别。风澈站在船头,看着雪地里成片的雪桑苗,心里暖暖的:原来不管是热带还是寒带,只要有桑苗生长的地方,就有希望在发芽。

    第二章 冬至桑蚕宴

    风澈回到长乐宫时,恰逢冬至。宫门外的红灯笼已经挂了起来,桑园里的雪桑苗被搬进暖棚,叶片泛着嫩绿色的光泽。凤染霜正在厨房忙碌,锅里炖着桑果羊肉汤,香气飘满了整个宫殿。

    “娘!我回来了!”风澈放下行囊,扑到灶台边,鼻尖嗅了嗅,“好香啊!今年的冬至宴,是不是又要请学堂的学子和百姓们一起来?”

    慕容冷从书房走出,手里拿着一本刚整理好的《万国桑蚕录》:“正好,你回来得及时。今年冬至,朕打算在桑蚕学堂举办‘桑蚕宴’,邀请各国使者、学堂学子和京郊蚕农一起参加,既能庆祝丰收,也能交流技艺。”

    凤染霜盛出一碗桑果羊肉汤,递给风澈:“快尝尝,用今年新收的桑果熬的,还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read/97/44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