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古丽笑着说:“我也想你们!乌力罕大人让我来学习新的养蚕技术,还带来了我们回纥新酿的葡萄酒,送给陛下和皇后娘娘。”
凤染霜笑着迎上来:“欢迎你,阿依古丽。这一年,回纥的桑蚕产业发展得怎么样了?”
“发展得可好了!”阿依古丽兴奋地说,“我们种的桑苗都活了,蚕宝宝也长得很好,织出的蚕丝布在回纥卖得特别好,很多西域的商人都来订购呢!这次来,我还要学习金珠蚕的养殖技术,把它带回回纥,让我们的桑蚕产业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的日子,阿依古丽跟着守苗爷爷学习金珠蚕的养殖技术,每天泡在蚕房里,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她还跟着花汐学习“混丝绣法”,很快就掌握了技巧,绣出了一幅回纥风格的桑蚕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风澈和阿依古丽、源溪一起,在宫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们一起去桑园采摘桑果,一起在蚕房观察蚕宝宝,一起跟着花汐学习绣花,还一起在御花园里放风筝。阿依古丽教大家跳回纥的舞蹈,风澈则教她用桑枝做哨子,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长乐宫。
七月中旬,江南的第一批金蚕丝运到了京城。李主事亲自押送,带来了满满几车的金蚕丝和江南织的锦缎。慕容冷和凤染霜在长乐宫举行了隆重的接收仪式,看着那些闪闪发光的金蚕丝和精美绝伦的锦缎,心里满是欣慰。
“陛下,皇后娘娘,这是江南百姓们的一点心意,”李主事捧着一匹金色的锦缎,恭敬地说,“用金蚕丝织的锦缎,质地光滑,色泽鲜艳,我们已经把它命名为‘桑金锦’,打算作为贡品,献给陛下和娘娘。”
慕容冷接过锦缎,抚摸着上面细腻的纹路,笑着说:“很好,这桑金锦果然名不虚传。李主事,辛苦你了,江南的桑蚕产业能发展得这么快,你功不可没。”
凤染霜也笑着说:“这桑金锦不仅好看,还很实用。我们可以用它来制作宫廷礼服,还可以赏赐给有功之臣,让更多人知道江南的桑蚕产业。”
接下来的几日,京城举行了盛大的桑蚕展销会,江南的桑金锦、回纥的蚕丝绣品、大乾各地的桑蚕制品摆满了整个展销场地,吸引了无数百姓和商人前来参观购买。花汐的“百蚕图”也在展销会上展出,引得众人驻足围观,纷纷赞叹花汐的绣技高超。
展销会期间,还举办了桑蚕技艺比赛,来自各地的养蚕能手、缫丝匠人、绣花姑娘们齐聚一堂,展示自己的技艺。最终,江南的一位养蚕能手获得了养殖组的一等奖,陈老伯的徒弟获得了缫丝组的一等奖,花汐则获得了绣花组的一等奖,慕容冷和凤染霜亲自为他们颁发了奖品。
展销会结束后,大乾的桑蚕制品声名远扬,不仅在国内热销,还通过商队卖到了西域、南洋等地,为大乾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很多村庄都盖起了新房子,买了新家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深秋时节,长乐宫的桑园里一片金黄,桑叶已经开始飘落,枝头的桑果也熟透了,紫黑得发亮。蚕房里的最后一批秋蚕也开始吐丝了,金珠蚕和软丝蚕的蚕茧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小的金山。
守苗爷爷和陈老伯从江南回来了,他们带来了江南桑蚕产业丰收的好消息。李主事也一同前来,汇报说江南已经建立了多个桑蚕工坊,雇佣了大量百姓,还开设了绣品学校,培养了很多绣花人才。
阿依古丽也学成归国了,她带着金珠蚕的蚕种和养殖技术,还有花汐赠送的绣花图谱,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凤染霜、慕容冷和风澈、源溪。“染霜姨,陛下,我一定会把金珠蚕养好,让回纥的桑蚕产业更兴旺!”阿依古丽含着泪说,“等明年春天,我一定会再来拜访你们!”
风澈拉着她的手,哽咽着说:“阿依古丽,你一定要再来啊!我会给你留最好吃的桑果,最好看的蚕茧!”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