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拧开瓶盖时,冰凉的雾气在瓶口凝结成水珠,滴在她的手背上。
“你看那边。”慕容冷越突然指向西南方向。王玲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那座活火山的山口不再喷吐灰白色的火山灰,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淡红色的气流,在晨光中像一条柔软的绸带。
“是‘焰雾’。”王玲的眼睛亮了起来,她立刻抓起光谱分析仪,对准那股气流,“火山活动减弱时会释放这种含矿物质的雾气,对熔浆苔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分析仪的屏幕上很快跳出数据:焰雾中含有0.3mg\/L的钾元素和0.2mg\/L的钙元素,正是熔浆苔和焰麦需要的养分。更让她惊喜的是,当焰雾飘到过滤塔的防护罩上时,薄膜表面凝结的水珠竟然带着淡淡的甜味——那是矿物质与冷凝水结合产生的天然营养液。
“我们可以在防护罩顶部装一个焰雾收集器!”慕容冷越的声音里带着兴奋,他已经开始在地上画设计图,“用倾斜的金属板收集凝结水,再通过导管引入种植区,既能给焰麦补水,又能提供养分!”
王玲立刻补充:“还要加一层滤网,防止火山灰混入。另外,收集器的角度要和焰雾的流向一致,这样收集效率更高。”
两人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收集器的制作中。慕容冷越用登陆舱备用的合金板切割、焊接,王玲则负责制作滤网——她将采样箱里的无菌纱布与耐高温纤维混合,编织成细密的网眼,既能过滤杂质,又能让焰雾顺利通过。当正午的阳光将地表温度烤到65℃时,一个半圆形的焰雾收集器终于安装在了防护罩顶部,导管的另一端连接着种植架的灌溉系统,淡红色的凝结水顺着导管缓缓流入基质,焰麦的叶片在水流触碰的瞬间,荧光变得更加明亮。
“监测仪显示,焰麦的生长速度加快了15%!”王玲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忍不住欢呼,“而且熔浆苔的硫化还原酶活性也提高了,硫化物浓度降到3.5mg\/L了!”
慕容冷越擦了擦额角的汗水,目光落在她沾满火山灰的脸颊上——防护服的面罩上也沾着一层灰,却挡不住她眼里的光。他突然想起出发前,总部的主任曾问他:“火山星环境恶劣,为什么要主动申请和王玲组队?”那时他的回答是“王工程师的水质分析能力是最佳搭档”,但现在他才明白,真正让他毫不犹豫的,是她面对热泉时的专注,面对危机时的冷静,是她总能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的眼睛。
“该吃午饭了。”慕容冷越从背包里拿出两盒加热后的营养餐——这是总部特制的“星际便当”,里面有雾沼星的压缩苔藓饼和火山星的焰虫干,虽然味道普通,却能快速补充能量。王玲接过便当盒时,注意到他的手指上贴着一张新的创可贴,边缘还沾着黑色的机油,显然是早上焊接收集器时不小心划伤的。
“又受伤了?”王玲皱起眉,放下便当盒就要去拿医疗包。慕容冷越连忙拉住她:“小伤,不碍事,创可贴已经换过了。”
“不行,必须消毒。”王玲固执地挣开他的手,从医疗包里拿出无菌棉签和碘伏。当棉签轻轻触碰他的伤口时,慕容冷越的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目光却紧紧锁在她的脸上——她的睫毛很长,垂下来时在眼睑下投出淡淡的阴影,认真的样子像在分析最精密的水质数据。
“好了。”王玲将新的创可贴贴在他的伤口上,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他的掌心,两人都愣了一下,然后不约而同地笑了。阳光透过防护罩的薄膜洒下来,落在他们交叠的手上,像一层温暖的金纱。
下午三点,通讯器传来了总部的视频通话请求。屏幕上出现了主任和几位科研专家的身影,背景是总部的环形会议室,墙上挂着四个星球的生态地图。
“王玲、慕容冷越,”主任的声音带着欣慰,“根据数据库的实时数据,你们的跨星球共生系统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焰麦的存活率超过90%,水质改良效率更是远超设计标准!下个月的成果展,你们的火山星项目将作为核心案例展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