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当天傍晚,曹达华接到了袁瑞理的电话,对方让他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两个小时后,华科协会燕京物化所的几位首席科学家将要到访。
深蓝电池?
曹达华立马反应过来,爽快答应道。
随后,他又把该消息同步给了陈延森。
“可以配合,但MOF隔膜和电解质配方要守住。”陈延森叮嘱道。
“老板,我明白。”曹达华神色兴奋地应道。
他也没想到,去年投入七八亿元研发资金,还真有了成果。
陈延森放下手机,躺在叶秋萍家的沙发上,神情惬意地等着吃晚饭。
另一边。
孙华民等人在赶到深城后,直奔橙子科技的实验室。
几人分工明确,带着助理对深蓝电池展开了全面的检验,包括容量、电压、内阻、功率、高低温性能测试等。
结果令人咋舌!
虽说深蓝电池在常温、高倍率放电环境下,实际使用率仅有61%到63%,衰减率也较为明显,可耐不住每公斤600瓦时的能量密度。
三倍的储能或许达不到,但两倍还是轻而易举的。
应用于民用或军工领域,设备的续航时长就能翻一倍。
“深蓝电池5年和10年衰减率分别是多少?”孙华民好奇问道。
一般来说,电池衰减率是不会利用真实等待时间来测试的,基本都会采取加速老化测试。
通过模拟极端条件,比如高温、高倍率充放电和特定荷电状态等,再结合数学模型推算长期衰减趋势,从而快速评估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衰减率。
孙华民心里清楚,橙子科技的研发人员,绝对做过测试。
“5年容量衰减率在20%左右,即1200次的循环寿命,使用10年容量衰减能控制在30%以内。”
一名领头的工程师答道。
他是实验室的第一负责人,也是陈延森从Sion Power挖来的高阶研发工程师,锂硫电池领域的技术大牛,曾吉文。
“衰减率有些高啊。”孙华民叹了口气道。
“多硫化锂在负极表面极易发生副反应,从而大量消耗活性物质,导致电池容量快速衰减,Sion Power的锂硫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循环100次就会降到50%,而深蓝在抗衰减方面,足足领先了北美一个时代。”
曾吉文毫不客气地出声反驳道。
“你是Sion Power的研究员?”孙华民问道。
“前Sion Power研究员,我现在是深蓝电池的项目负责人。”曾吉文点头应道。
Sion Power是灯塔国的一家电池供货商,在锂硫电池领域的研究成果显著,实验环境下,曾把最高能量密度提至每公斤390瓦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