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丰收(二)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第240章 丰收(二)田庄里种了两千亩红薯。今日数百人躬身弯腰忙了一整天,将两千亩田的红薯都刨了出来。收出来的红薯堆放了一处又一处,像山脉延绵。一亩田少说也收十四五石,多的高达二十三四石以上。以十亩田算来,平均产量是二十石左右。这样的大丰收,简直令人喜悦至癫狂。郡主下令设宴庆贺,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唯有蔡县令,大着胆子进言:“郡主,红薯我们稍微尝一尝滋味便可。几百个人放开了吃,得吃掉一亩田的红薯。还是都留着做种粮吧!过个一两年,南阳郡种的到处都是,那时候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天天吃也无妨。”陈瑾瑜看着郡主和崔渡不自觉的亲昵举止,想说什么,又默默忍下了。姜韶华闲着无事,每日也来听崔渡上课。不过,玉米也有红薯不及的优点。不过,郡主乐意听,就当是打发时间了。姜韶华点点头,在崔渡的指点下耐心地选种。姜韶华略一点头,放下手中的活,走了出去。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玉米红薯大丰收带来的光环。总之,姜韶华看崔渡顺眼极了,怎么看都好。“郡主,”秦虎悄然来禀报:“蔡县令要回郦县了,前来向郡主辞行。”同席的都听得津津有味。六十岁的闻主簿笑呵呵地接了话茬:“可不是?臣这老骨头也不累。”姜韶华心里也是一暖。接下来两日,田庄里依旧忙碌。红薯收上来了,要称量计数入粮库。地里的红薯藤蔓也要收拾处置。这些琐事,崔渡吩咐下去自有人去忙活。他要做的,是教导十四县来的百姓们种新粮。姜韶华对勤勉的蔡县令素来客气礼遇,闻言笑道:“蔡县令说的也有道理。来人,抬一筐红薯去厨房,今晚大家都尝一尝便可。”“法子不难,学一学就会了。”崔渡半点没有藏私的意思,侃侃而谈道:“最简单的法子,是洗干净切成片晒干,和晾晒菜干差不多。还可以将红薯磨成粉,红薯粉也能存放很久,和面粉掺在一起做馒头。红薯粉之后再做成粉条,可以做菜,也能当做主食。”崔渡每日在田间忙碌,不习惯也不便穿什么锦袍长衫,身上穿的是灰布麻服。原本白净的脸孔,又被晒黑了一层。看着没有一点富贵气,当然,也绝不像农家少年郎。蔡县令笑着应道:“说来奇怪,在田里忙了一整日,臣竟然半点不累。”崔渡讲了小半日,接下来便指挥着众人动手选种培育秧苗。这位师爷出身的蔡县令,做事之用心勤勉,足以令所有县令汗颜。陈瑾瑜偷偷乐了。如何选种育苗,怎么耕种施肥,如何除草除虫,都是学问。可不是么?这样的大丰收,令人振奋难当,哪里还会觉得疲累?晚上的红薯宴,也令众人开了眼界。陈长史看在眼底,颇觉欣慰。想当日,郡主破格提拔一个师爷做县令,众人面上不敢多说,私底下没少说嘴。还有些不太中听的,说什么郡主年少无知胡乱用人迟早要后悔不迭。一一四.四一.八三.五二冯长史也赞不绝口:“更妙的是,这红薯还是甜的。百姓们平日难得吃到甜食,这红薯既能裹腹,更是美味。”这一席话,发自肺腑,真挚极了。姜韶华温声道:“你一心当差做事,不过,也别太过忙碌,免得累垮了身体。郦县离不得你,本郡主也离不得你。”相比玉米,红薯的口味显然更受众人喜爱。蔡县令直接拿出一个本子,将做法都记了下来。姜韶华悄声应道:“实话实说,不太懂。”现在瞧瞧,郡主的眼光是何等精准锐利。蔡县令感动不已,拱手应道:“郡主对臣的信任器重,臣心里都清楚。臣一定要做好郦县县令,让百姓们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也让所有人都知道,郡主当日没有看错人选错人。”众人都笑了起来。陈长史吃着绵软甜糯的红薯,连连称赞:“好!好!好得很!这红薯蒸熟后十分绵软,便是上了年岁的老人,吃着也无碍。”姜韶华听得入神:“怎么加工?操作起来复杂么?”蔡县令在外恭敬等候着,见了郡主,立刻上前行礼:“县衙那边送信来,开药田的事离不得人,臣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度韶华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ushaohua/read/97/86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