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好就慢慢做呗,能怎么办。”俞兴答道,“他们在做他们的方向,汽车市场那么大,各家都是找自己能做好的嘛,碳硅这个选择算是比较新鲜的切入,要是蹚出来了,他们后续也会跟的,但我们会吃到最大的那份蛋糕。”
俞国胜斟酌道:“你刚上来就蹚水,是不是挺冒险?”
“怎么说呢,风险和利益是挂钩的,这个车型的定位……”俞兴想了想,拿出来最早创业的项目,“我之前做瑰爱网,那个思路就是垂直细分对吧,大学生啊、年轻人啊,他们尝尝鲜,但要换了一个很世故的中年人,他只会嗤之以鼻的觉得神经病,不过,要是真换了他回到年轻的时候,没准也会乐意尝试自己口中的蠢事,人甚至无法共情年轻时的自己。”
“我们做家庭用车,这也算是比较冒险的垂直细分,要做好这类产品,那就得准确击中用户群体,不是一般的准确,要准确准确再准确。”
“这类群体又是什么样?”
“首先,他们一般不追求激烈驾驶,对不对,没有带着家人还急加速和猛刹车的,其次,还是考虑到家人的乘坐舒适性,比如,静谧性,有的几十万的车连个夹胶玻璃都不给,这就是问题。”
“还有空气悬挂,我最近也试着开了不少车,奔驰的空悬开起来也就那回事,但滤震效果就调教的不错,这也和它的定位有关,这和我们的追求有共通之处。”
“对汽车有不同追求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和评价,我们会针对我们想要的用户加强这方面的属性。”
“如果能做到这样,我们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俞兴侃侃而谈,聊了一通垂直细分的情况。
俞国胜听着儿子拿汽车这样庞大的项目和他最早的折腾相提并论,既觉古怪,又觉似乎真有共性。
他最后问了个问题:“那我什么时候能开上你造的车?”
俞兴考虑着规划,笑道:“量产嘛,五年之内应该没问题,你要是愿意试车,可能明年或者后年就行了,样车很快,怎么调整和优化,问题就太多了。”
俞国胜羡慕的看着儿子自然的摸出一支烟,觉着没准还真能成。
“行了,看小品了。”楚奇英抓了一把瓜子,“要我说,你自己先组建个家庭,也算充当适合你自己车的用户了。”
俞兴瞧见母亲看似对准电视但余光瞄着自己,忍不住笑道:“我们没认真讨论过这一点,但……”
俞国胜准确补充:“是不是需要有什么财产上的划定?我看电视里都是这样的。”
俞兴评价道:“爸,你的话又要偏商务了,看小品了。”
他随手抛了一支烟给老父亲。
俞国胜眼疾手快的接过又自然的藏进口袋。
楚奇英余光扫见,装作没看到这一幕。
俞兴的春节归家免不了应酬,但他已经逐渐习惯这种情况,力求能用最短的时间来结束各种交流。
初一的晚上,他忽然想起远在美国的刘建凯,打了一通越洋的拜年电话。
刘建凯还真是第一次在海外过年,但自己现在都是在为过去的认知和冲动买单,抱怨之余更多的还是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好。
这次出国与Fisker公司交流,关于专利还没什么有效性的推动,不过,他代表碳硅集团会见部分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