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
路透社记者汤姆森键盘已敲出标题草稿——《东方数学家以人造太阳破解世纪难题》,发送键在话音落定的同时按下。
评委会秘书的判词落下时,赵伟左手正盲打短信,指甲在键盘刻下“历史突破”四个字。
一滴汗沿着他紧绷的颧骨滑进衬衫领口——三小时前国内编辑部还在争论是否要预留头条版面,此刻总编的回复已疯狂震动他的裤袋:
“所有专栏清空!领导办公室来电要简报!”
路透社记者汤姆森敲击笔记本的脆响惊醒了他。
赵伟突然推开座椅起身,三步并作两步冲向走廊。
在猩红地毯尽头,他对着卫星电话大声喊道:
“不是跟进报道!是改写历史的通告!”
喘息间歇,他瞥见玻璃倒影里自己通红的眼眶,竟比当初在人民大会堂报道奥运会时还要滚烫。
转身奔回会场时,撞见法新社记者举着咖啡杯喃喃“26岁的物理奖得主还是电影导演?”——赵伟脚步微顿,嘴角勾起刀锋般的弧度。
让世界看看新时代的华国,他想着,将镜头对准了评委会身后那面首次为华人科学家升起的瑞典国旗。
……
2011年10月4日,19:08。
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李小萌正端坐在演播室内,背景是熟悉的蓝色导播屏,她面带职业微笑,声音柔和地播报着全国的降温趋势。
观众们正吃着晚饭,客厅里弥漫着热汤的香气,孩子们写作业的沙沙声被电视里的柔和语调所覆盖。
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
突然,导播室的信号灯急促闪烁。
李小萌耳边传来一声低语:
“李老师,紧急插播!重大新闻!”
她不动声色地微调了麦克风的位置,眼神微微一凝——作为资深主持人,她知道,这种中断只在历史性时刻发生。
导播屏猛地切到一个醒目的红色边框,中央是硕大的诺贝尔奖章图标,旁边写着一行白字:
“紧急插播:华国科学家首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背景音乐瞬间切换成激昂的进行曲节奏,低沉而庄重。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是北京时间19点08分,我们中断正常节目,为您播报一则震撼人心的新闻。”
李小萌的声音突然拔高,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
她双手紧握稿架,指节发白,脸上泛起了激动的红晕——那是一种源自肺腑的喜悦。
“就在今天瑞典斯德哥尔摩时间的13:00整,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我国杰出数学家洛珞教授荣获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她停顿了一秒,深深吸了口气,眼中闪动着泪光。
导播屏配合着切换到了洛珞的个人照片——一张年轻而沉稳的脸庞,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