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王擢闻言,自知必死无疑,态度大变,对着桓熙破口大骂,恼得邓遐一巴掌将他扇翻在地,随意找了一块破布堵住了嘴。
桓熙并不生气,王擢在他眼里,已经是个死人,他沉声道:
“拖出去,斩了,让哨骑将首级带去略阳城下,而后着人送往天水。”
邓遐领命,不顾王擢挣扎,将他拖拽出去,片刻后,只听帐外咔擦一声,无头尸体轰然倒地,哨骑奉命捧着首级策马出营。
杨初被邓羌押来时,瞥见了安静的被哨骑捧在怀中,却显得面目狰狞的那颗头颅。
目睹王擢的下场,杨初吓得腿软,都已经走不动道了,还是邓羌命人一左一右搀着他前去面见桓熙。
刚一入帐,杨初被嚎啕大哭,懊悔道:
“杨某错听王擢的挑唆,竟然与桓公为敌,还请桓公看在同为晋臣的份上,宽恕杨某之罪!”
杨初于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也就是三年前,向东晋称藩,被册封为使持节、征南将军、仇池公。
故而有同为晋臣这一说法。
桓熙对待杨初的态度,与对待王擢全然不同,桓熙亲自为杨初松绑,将他扶起,笑道:
“我在长安为仇池公预留了一座府邸,可让仇池公在长安做个富家翁,颐养天年。
“只是有些不情之请,希望仇池公能够答允。”
杨初见自己似有生机,大喜之下,也顾不得桓熙要将自己送去长安软禁,唯恐对方反悔,连忙表示:
“桓公尽管吩咐,杨某敢不照办。”
桓熙这才说出自己的目的:
“仇池公早年攻杀从兄杨毅,自任仇池之主。
“如今兵败于略阳,桓某唯恐仇池生乱,会有人效仿你的事迹,篡权继位,屠戮仇池公的家眷。
“不如让我派遣一军,护送仇池公回国,将家眷接往长安居住,你看如何?”
杨初知道,所谓护送他前往仇池山接回家人,不过是幌子而已。
桓熙真正的意图,还是趁机占领仇池。
可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实在不容杨初拒绝。
杨初也同样担心桓熙所言,国中发生动乱,有人趁机上位,杀其子嗣,夺其妻女。
其中,最让杨初忌惮的,就是他那二弟杨俊。
“能蒙桓公不杀之恩,已是侥幸,杨某感激不尽,如今桓公恩及杨某家人,让他们能有安身之所,杨某又怎敢拒绝。”
桓熙闻言颔首,他转而看向邓羌,说道:
“此战,破胡不曾贪功,我都看在眼中,今日再交付伱一桩差事。
“我分你三千将士,由你护送仇池公回国,不得有误。”
邓羌拱手道:
“末将领命。”
当邓羌出营召集三千将士,准备护送杨初前往仇池之时,哨骑也将王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